“史上最严”的2010年调控,其实质就是一个“限”字。而进入2011年后,根据市场表现,调控无法放松。用眼下时髦话说,调控将常态化。但据市场实际看,其常态化的具体体现,仍将是一个限字。
来自统计局数据,2010年70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10.43亿平方米,超过了竣工的7.6亿平方米,供求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从上述数据中不难看出,即使有“史上最严”调控,有16城市版布了“限购令”,也有年初的土地供应大幅度增加等情况下,2010年的实际亏空房屋数仍达3亿平方米左右。
由此,我们不得不想信,2011年一个“限”字仍不会缺,也将成常态化。因为2010年已经让市场在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没调控,16城市也不“限购”,土地供应或增加的很少,在如此情况下,是不是亏空会更大?房价上涨会更大?所以我们在评论楼市调控时,不能一味地就房价涨跌论英雄。涨了就认为调控失效,跌了就是调控成功。
调控常态化,用“限”实属无奈。虽说房子应为居住功能,但市场经济体制下,其投资属性并不能名正言顺取消。所以只能采用“限”的办法,但是应该认识到,在一个人口众多,人们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又很迫切的情况下,要想“限”也是很难的。
所以就2011年能否“限”成功,将取决于以下三方面因素。一是流动性,2011年境外热钱流入我国的压力很可能增大,国内新增货币量也将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这些资金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疏导,很可能进入房地产市场,从而推动房价快速上涨。二是实际利率水平,也就是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如果CPI能控制在5%以内的合理水平,对抑制房价会起到作用。反之,如果2011年CPI居高不下,实际利率仍然是负利率,以抗通胀和避险为目的的购房需求将不断增加,房价上涨的压力也就更大。三是供求关系的调整。从2010年的数据看,商品房销售10.43亿平方米,超过了竣工的7.6亿平方米,供求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如果市场供应不能继续增加,房价上涨压力仍然会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