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星:中国最后的K-car?


昌河北斗星在中国市场上一款特立独行的汽车,偌大一个中国车市,居然找不出另一款跟它同类的车子。在中国,它被归入MPV之列,而它的原型车Wagon R,在日本是典型的Kei car(亦作K-car,又叫“轻自动车”,大概意思跟我们所谓的微车类似)。

 

在中国,北斗星正在学习捷达好榜样,老树不断发新芽,并且经久不衰。也许很少有人留意它的销量,其实在中国的微车细分市场中,它的销量排名仅次于风光无限的奇瑞QQ、比亚迪F0,和那个最近不断发力的雪佛兰乐驰。一个月能卖七八千台、细分市场上排名第4,怎么看都是车市上一员悍将——事实上,它也是昌河铃木精神支柱,昌河铃木的另一款轿车利亚纳,已经连续几年销量没有过4000了——一年只能卖3000多台,也就相当于三流车的月销量,这种数字会让厂商感到崩溃。

 


中国版北斗星


 

利亚纳是指望不上了,昌河铃木今年会有两个动作,一是生产中国版Splash,另一个是要发布北斗星的加长版。

最近,网上公布了加长版北斗星的一幅谍照,在后舷窗和后门之间的C柱被加宽了,此举貌似想增加一部分行李厢空间。现款北斗星的行李厢空间实在太小了,不过,只要折叠后座,就会出现一个方方正正的行李厢空间,这时装载能力超强,几乎可以当个小货车使用。把北斗星加长一点,不知道算不算个好主意:优点当然是装载能力会有一点扩大,缺点也很明显,本来老态龙钟的北斗星就算不上好看,加长后比例失调,更加乏善可陈了。


加长版北斗星谍照

 

北斗星的一个主要消费人群就是小业主,平时代步,需要时当小货车拉货用。不知道昌河铃木是否作过调查,车主们是不是有对装载能力不足的抱怨而有加长的需求。实际上,这些车主们购买北斗星,还是看上了它貌似轿车,要是单单图装载能力,还有微面这种超级能装的小车,比如与北斗星同门的浪迪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车主当轿车买,偶尔捎点货,不是很掉面子,又能兼顾实用,这就是北斗星,所以在中国市场上,它被归入MPV一类,与微面划清了界限。

 

要是搞出个加长版,实用性会增加一些,但要是看上去不伦不类,是不是会让小业主们失去购买的兴趣呢?

 

去年,北斗星搞出了个拉皮版e+,方正的前脸上装了个向后挑起的异形大灯,这种改法是想搞“矛盾的统一”,是不是成功尚存疑问。

 




北斗星e+外观和内饰

 

总之,北斗星是学定了捷达,要倚老卖老在江湖上混。然而,昌河铃木毕竟不是一汽大众,捷达也不是一汽大众唯一的支柱。捷达的老马恋栈并没有阻挡住新生代的进入,一汽大众搞的是两代同堂(差着辈份的),而昌河铃木死守北斗星,或拉皮,或加长,再无引进新一代的打算。

 

也许,在昌河铃木的眼中,splash算是一个对北斗星不换代的一个交待。在进入欧洲十余年后,铃木放弃了wagon R的“box”路线,而重新发布一款较为圆滑时尚的新车splash。splash这种造型可能更合欧洲人的胃口,但跟wagon R相比,难免会在实用性上打些折扣。昌河铃木向欧洲看齐,舍弃wagon R而引进了splash,貌似在实用性和时尚的选择题中,选择了后者。

 

在日本本土,wagon R坚定不移地走box路线,整体造型以方正为主,只在个别地方点缀些曲线以表明其在设计上也与时俱进。方方正正的车厢,也许跟强调流线型的时髦设计有些不合拍,但它带来的空间却是其它车型难以匹敌,不管是乘坐还是载物,都可以跟高一个甚至高两个级别的车型一比高下。除了wagon R,铃木还设计了与之类似的衍生车型,比如palette、比如stingray,再大些的solio也完全是这种风格。palette和solio的后门还采用了滑轨设计,在狭窄的地方开关更方便,装起东西来十分顺手。

 


现款wagon R


现款wagon R


现款wagon R内饰
 

这种“盒子车”不但空间好,在空间利用上也十分灵活,通过前后排座椅的翻折,可以组合出多种空间利用方式,大到彩电、长到自行车都能照单全收。Solio的后座还可以向后滑动165mm,要是后备厢不放东西,这种微车的后座腿部空间简直可以向行政级轿车看齐。


Solio外观




Solio的内部空间
 

日本的Kei car已经不再简陋,除了排量和尺寸小一些,一键启动、CVT变速箱、四轮驱动、混合动力、导航系统等时髦装备一个劲儿地向上招呼。设计巧妙、做工精良、装备齐全、实用性强,对于集多种优点于一身的现代Kei car,吾国车主只能对着图片赏玩一下,因为尚未听说有哪一款会引入国内生产。

 

昌河铃木本来有一款地道的Kei car,但却原地踏步十余年,再不肯引入新品种。北斗星的原型车wagon R在日本风光无限,牢牢占据微车销量第一的位置,甚至曾连续几年占据日本新车市场的头把交椅。北斗星虽然是上个世纪的老旧产品,却依然能在中国微车市场上稳居第四,可见“方盒子”设计的魅力。但不知道昌河铃木为何对此全无自信,舍深得“方盒子”设计精髓的wagon R而引入特色并不明显的splash(splash与雨燕同平台开发,车身尺寸已经超出日本法规对于Kei car的规定,应当属于小型车了)。

 

即使方方正正的Kei car难入中国车市的主流,但中国车市一年销量都奔2000万台去了,只要有一小部分车主对Kei car情有独钟,也会产生一个了不起的销量。何况,中国车市中,除了昌河铃木,还没有第二家染指“盒子车”,昌河铃木完全有机会在此细分市场中一家独大,靠引入新一代产品一举牢牢控制局面。像splash这样主打时髦的小车在中国已经多如牛毛,自主品牌、合资品牌都纷纷加入战团,套用一个游戏的名就是“超级大乱斗”。昌河铃木为何不另辟蹊径,趟这滩浑水能捞到什么便宜?

 


欧版splash

 

况且,很多中国人对于北斗星这样“方盒子”的造型并不排斥,有一批人对此还挺有兴趣。新一代的Kei car已经引入了一些流行设计,在观感上又胜过北斗星很多,相信引入新款Kei car,外形并不见得是销量的障碍。而且,中国用户已经对北斗星的实用和省油印象深刻,如果外形更靓、做工更好、价格适中的新型Kei car进入,何愁没有拥趸。

 

相对于那些“精品小车”, Kei car其实更适合中国国情。相当年,日本国民在战后相当贫穷,买不起正经轿车,为了刺激汽车工业,也为了让平民和小业主们有一种廉价实用的交通运输工具,日本政府出台法规鼓励Kei car,限定了排量和车身尺寸,并给于税费上的优惠。日本企业就在这条条框框内尽其所能,把一种小尺寸、大实用的车型发扬光大。现在,日本人的购买能力已经不是问题,但人们对Kei car依然情有独钟,这种车占地少、油耗低、实用性强,于是,Kei car销量占据了日本车市的半壁江山。反观吾国,收入低、油价高、交通堵、停车挤,干嘛死要面子活受罪,非买大车不可?

 

当然,日本的法规只规定Kei car的车身尺寸和排量,并没有要求设计上一定要是方盒子,比如奥拓这样的车子就没有刻意突出box风格。但在日本市场上,销量大的Kei car十之七八都是方盒子,因为只有这种造型才能“以小见大”,在极其有限的车身尺寸内创造出宽敞舒适的乘用空间。“方盒子”成为Kei car惯用的设计语言,久而久之,一提Kei car,人们就想到那种方方正正的形象了。(Kei car独生出多种车型,有mpv、有微面、有跑车、有货车、有越野车,此文中单讨论mpv)

 

方盒子的Kei car设计越来越巧妙,看到它们小小的身躯,很难想象内部空间是怎样别有一番天地。这种精巧的设计,实在让观者欲罢不能。想吾国偌大一个车市,为什么没有它们一试身手的空间,就让一款老迈的北斗星独自战斗呢?

 

(此文授权新浪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