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要矗立孔子塑像?
——从百年辛亥说起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由此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因此其历史意义不言而喻,这是改变中国命运的革命。当时的中国资产阶级力量非常单薄,起初的革命口号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反映了清末革命最主要源动力仍是排满反满的思潮,加上西学东渐,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以至立宪与新政成了催命符。
正是这样的原因,辛亥革命并没有从根本上铲除封建统治的根基,乃至于出现袁世凯复辟和军阀混战。孙中山在1921年给俄罗斯外交人民委员齐契林的信中提到“现在我的朋友们都承认:我的辞职是一个巨大的政治错误”,孙中山在遗嘱内也嘱咐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最大的不同点是“五四”运动提出“打到孔家店”,从根本上摧毁2000多年封建统治的思想根基,“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首先由学生先发起,然后工人直接参与;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
旧的封建思想体制被摧毁,取而代之的中国文化思想是以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构成了“五四”以后思想发展的基本格局。“五四”之后中国知识分子所推进平民教育的过程,是知识分子自觉接近劳苦大众的过程。这个过程深刻体现这种格局。
“五四”运动之后,封建统治思想体制彻底瓦解,知识精英也对于孔子的思想采取了扬弃和筛选,但传承孔子的文化精华的过程始终是不彻底的,这是一个不足。
孔子出生在社会转型时期,是封建社会萌发的时代,尽管历史演绎了“焚书坑儒”,社会发展注定了孔子的思想最终会成为封建统治的工具,封建统治者利用孔子思想的禁锢人们思想,使得封建统治延续2000多年。孔子所处的社会转型的时代是封建社会上升时期,先秦文化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孔子思想是其中的代表,用当代标准审视必然有精华,也会有糟粕。
历史上中国不是政教合一的国家,中国实际上没有属于本土的宗教,其中佛教由印度泊来;道教虽是本土宗教,宗族流派非常多,还不足以形成统治社会的思想工具;因此孔子学术就被称为“儒教”,也就成为统治几千年封建中国的指导思想。
全盘把孔子思想继承下来是不对的,这是一种极端;全盘否定也是不对的,这也是一种极端。我们不能总是从这两个极端上看待孔子的思想,而是要做“减法”,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并有所创新,有所发展。这是中国知识精英的社会责任,不过这项工作做得并不好,因此对孔子的争议也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如果看到这么多人反对孔子,那么也不必奇怪,这说明中国社会转型中确实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甄别传统文化。因此,余秋雨说“文化患了什么病?用减法清理思路走出误区”;“少点谋术文化多点大道文化”;“少点复古文化 多点创新文化”还是很有道理的。
这些年关于普世价值的讨论始终没有得到整个社会的共识,到底有没有这种价值?不能确认这种价值的存在,往往就会全面否定孔子的思想。孔子思想中的“仁”就是一种大爱,这就是具有普世价值的思想,中国“5.12”大地震之后的赈灾是全世界,各种肤色,各种制度社会,各个阶层都参与进来了,这就是“仁”,这是具有普世价值的思想。
孔子关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许多教育思想已经是现代教育中的基本思想,孔子是大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也是具有普世价值。
最近,关于孔子塑像矗立在国家博物馆,引发强烈的热议,泾渭分明,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国家博物馆要矗立孔子塑像。这是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一个必然,这种必然取决于中国整个社会融入世界,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加,从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
传承文化精华,矗立孔子塑像并不仅仅单纯表达尊孔,崇孔,而是文化扬弃的现象。全世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国朋友们,能在北京国家博物馆看到孔子的塑像,这是中国2000多年灿烂文化的象征,与尊孔,崇孔不是一回事,而是促进传承文化的一种形式。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孔子思想,还有许多,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判读,在整个社会共识的基础上,确立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代表是一种必然,在国家博物馆矗立孔子塑像也是一个必然的事情。如果看到这么多人反对,并不是反对者的错,正是说明文化传播的精英,乃至整个社会转型中暴露的问题都让人们怀疑矗立孔子塑像的动机。
与其说反对者反对孔子文化,不如说反对者诋毁的是社会的腐败,社会腐败的这一面正是秉承了传统文化的糟粕。这一次从中央媒体到各大网站都敞开让国民表达意见,这做得就很好。作为中国文化精英不但要倾听意见,更需要做大量的实际工作,传承文化的精华。如果文化精英本身就是一个极端封建文化的卫道士,那么这种人根本不配做文化的传播者,坚持先进文化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不能文过饰非,更不能让封建卫道士有立足之地,这是一个立场问题。
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所主张的文化理念,先进文化体现了民族性、传承性、创新性、现代性,乃至于世界性,站在这个高度,先进文化方向必须全面准确甄别和把握孔子文化的精华,这种筛选,这种“减法”,不仅要做,而且要做好;这种减法要促进中国制度的建设,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的交往;这种“减法”更需要深入人心。人们必须坚信世界几千年文化的灿烂是属于全世界的,孔子文化的精华也是属于全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