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飞下来摔着,还是怕一辈子爬不上去?


  去年4月份,第一次国十条出来的时候,科宝博洛尼的战略就做了很大的调整,我们认为市场有两块的方向是确定的、高速增长的。一个是经济适用房和两限房,这是国家力推,坚决支持;一个是顶级消费领域,这不会变,比如别墅市场,消费者的能力和意愿没多大改变,而且有大量的存量房,所以也不会降低。

 

  因为我们判断,国家态度很明确,一定不让房价怎么上去。那么这个周期里,国家部委、房地产商、消费者就都开始博弈,大家推迟购买的可能是很大的。现在基本只有丈母娘敲到头上了,要结婚的纯刚性需求的热,才会买房。没有结婚压力的人基本都会推迟,这是必然的,所以房子肯定卖的少。

 

  那么为了保证民生,国家必然要力推经济适用房和两限房,这个价格会不错,市场高速发展。我们三个品牌:科宝、博洛尼、钛马赫。跟这两个关键细分市场挂钩的,就是这两头。钛马赫足够高端,是中国的顶级品牌,但以前科宝是摸不到经济适用房的,算中到中高这个档次。去年4月份我们就做了一个紧急的调整,推出了一个大的系列。科宝从来没有推过一个70平米精装3.98万的全包,原来这个价格,基本只够我们一套橱柜的。如果说以前科宝的定位还不够坚决,那么现在分析了国家形势后,它是坚决的。

 

  08年金融危机,我们没预测到。但是07到08拆分科宝,开发这一部分市场,客观上成为了我们应对金融危机的一大利器。到现在经济适用房和两限房,科宝还会成为增长拉动力。有人跟我说,既然中国做规模能做大能赚钱,你干嘛不一开始就做他几十个亿大众层级的量呢?我觉得我不会这么做,因为我的核心竞争力是做品牌,最设计,做整体解决方案,纯做包工头不算什么强项。科宝博洛尼的品牌,是自上而下俯冲的。它有了高端的生活方式理念、符合消费人群的品牌定位,会积累起品牌认同感,同时也积累足够的势能。借着这股势能,我向下俯冲,力量足过程快,只要坚持品牌定位,再做细分区别就可以了。你要从下到上,就很累。这是一个先易后难,还是先难后易的问题。总的来说,比起从底下堆石头,堆着堆着遇到瓶颈再想法子冲上去,我想站到高点积累高空优势,看清山下风景,再有目的的俯冲,更有可能抓住产业链的核心价值和战略机会。

 

  这一阶段的家装消费预算,从数据看上看是在下降的,消费者有42%的人降低预算。这么多趋势,我觉得其他看得挺清除,这条有点儿犯晕。理论上说,这个预算下降,只该跟他家的金融资产有关。比如说我工资不稳定了,在股市上的钱缩水了,或者我投资的房产的钱缩水了,由于资产下降或者未来预期不乐观,阻碍我的消费欲望,我的消费会降低。但综合来看,好像也不是普遍现象。不论如何,虽然预算降低,尤其还是在经济适用房、两限房的房价下,但消费者追求的也不是极限价格,还是性价比。整体家装这个东西,基本上大多数人已经知道,不舍得花,只会越花越多。

 

  所以上面说的从山顶俯冲山脚,我们是挟着品牌的认同感和经营的整体经验冲下来的,能有我们自己的东西。科宝便宜了,但它还是有鲜明的设计风格,和博洛尼、钛马赫一样,外籍设计师,国际化设计团队,社会学家、人文学者构筑的生活方式系统,一样在集团中作用于科宝的身上,它的气质不会变。工厂还是我们自己的,设备技术还是我们研发的,它的品质不会变。整体家居、提包入住的一整套服务系统,不需要你当那么多专家,我们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不光给一个能住的家,而且是一个有品位品质的加,这个经验我们还是整个市场最丰富的,它的系统不会变。羊毛不是出在羊身上,是我们减少了大量的任意尺寸任意风格定制、海外采购、国际级设计师专属服务,提供一个集成化的模板和应用系统,为这部分消费者服务。而这些风格样式的规划,同样还是向整个集团做咨询的文化、设计、时尚领域的专家团研发而出。

 

  市场有时候会扼杀不成熟的先驱者,有时候会给创新者、先驱者们后来人享受不到的容错机会。带着品牌向下俯冲,还是带着双腿向上突破?

 

  蔡明自留地“蔡园子”(点击进入博客圈),欣赏铸造生命力的家居,阅读大师心灵的设计,把玩优雅刺激的时尚。

  蔡明推荐文章:

 

  同靠设计赚钱,你我也各走不同路线 

  “我看着你,我的眼睛就在跟你做爱”

  想要IPAD?快来围观蔡明! 

  电子商务: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死也要上

  靠什么凝聚中国人?

  何时能有基于中国文化的世界大牌? 

  魏晋清谈是祸国殃民么?

  不是浪子,怎么对抗狼子?

  老蔡微博送室内设计圣经

  没想过自杀的厨子不是好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