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一画问世与那个年代的干群关系


  

画家平反后于八十年代初重新绘制出的《同志》一画。

 

国家主席、掏粪工人、“红色画家”,三个不同角色的人物,文革期间遭受了同样的命运……

  刘少奇握着时传祥的手说:“你掏大粪是人民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时传祥高兴地表示:“我要永远听党的话,当一辈子掏粪工。”……

60年代初,画家李琦为创作刘少奇和时传祥在一起的《同志》一画,曾与首都环卫工人一起掏粪、一起生活……

 

《同志》一画问世与那个年代和谐的干群关系

艾君/文

 

1995年北京的冬天冷得出奇。那年,我在《北京商业》杂志作常务副总编。2月13日在单位忙完手中活儿走出办公室时,夜幕已经拉上,干冷干冷的寒气,似乎把天上的星星也冻得直僵着眼。

突然,我的寻呼机响了起来,原来是中央美院著名教授、画家李琦先生呼我。找到电话拨通后,电话那头的李先生便迫不及待地开口了:“艾君哦,你看今天的晚报了吗?”我回答:“没有啊,李老师,有何新闻?”

  于是,李琦先生很气愤地向我讲述了报纸刊登的宣武区环卫工人被殴打一事。出现环卫工人被殴打的消息,李先生的心情怎能平静,他愤慨地说:“没有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的付出,这个城市将会是什么样子呢?”

  电话里,李琦的心情似乎很不平静,便开了话匣子。他从自己当年创作的“国家主席与掏粪工人”《同志》一画的过程,讲到了眼下的社会风气,那话语中透露着他对辛勤的环卫工人的敬慕和尊重。他说,他很敬慕这些“光荣的城市美容师”。

  就在与我通电话后的第二天,李琦便自己通过北京电视台、《北京晚报》向社会呼吁“要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

  是的,李琦对环卫工人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他对环卫工人的感情以及所凝聚成的关爱、敬慕,事出有因。

  李琦曾与我讲过,在他的人生轨迹中,“国家主席与掏粪工人”这两个看似地位悬殊的人物的事迹和精神,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他也为此在文革中而遭受了十年的磨难。

  60年代初,刘少奇对李琦说,城市如果不解决环境卫生问题后果不可想象。为了创作《同志》,李琦曾与环卫工人一起掏粪,而《同志》这幅画也导致了文革中他被戴上“御用黑画家”的帽子,关进了“牛棚”。

  李琦告诉我,他从50年代末开始就特别关注环卫工人。1959年,他作为美术记者采访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群英会”。开幕式那天,他非常激动。当时,会议安排得很有意思。那天,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与当时中国最著名的劳模交叉坐着。给他的感觉是:旧社会处在最底层的人如今扬眉吐气,成了国家的主人。

  在全场起立高唱《国际歌》时,他发现了王崇伦、时传祥等正站在主席台中央领导同志之间。看到主席台上这些劳模们,李琦流下了激动的热泪:真是,在旧社会他们多苦啊!

此情此景,触发了李琦创作讴歌环卫工人时传祥画像的念头。李琦采访时传祥时,时传祥告诉他:“我已经干了30年的掏粪工,在旧社会最让人瞧不起的就是我们这些淘粪的,新社会把我们当成主人,所以当“群英会”那天唱《国际歌》时,整个人民大会堂都沸腾了。”

  会后,李琦在《北京日报》头版看到了“群英会”上国家主席刘少奇接见时传祥的握手照片,旁边的文字说明还引用了刘少奇的一句话,“你淘大粪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没有贵贱。”时传祥表示:“我已经干了30年的掏粪工,只要党需要,我还要再干它30年、60年!党需要我干到什么时候,我就干到什么时候!”

  李琦想,这几句话多么朴实,多么自然,多么和谐,这不是正反映了主席和普通工人之间都是同志关系嘛!于是,李琦确定了作品的主题,题目就叫《同志》。画面也构思好了:两人坐在一个沙发上头,平起平坐,茶几上每个人有一个茶杯,没有上下。

  创作离不开生活现实,闭门造车难以创作出感人的艺术作品。为画好这张画儿李琦带着女儿跟着时传祥一起到崇文区清洁队体验生活,寻找灵感。

  在那里,他与环卫工人一起吃钣,一起掏粪,一起在浴池洗澡,整整体验了一个星期。那时,让李琦感触至深的是老百姓对环卫工人的理解和热情。

  李琦的女儿曾对我说:“我们俩跟环卫工人一起掏粪,爸爸素来体弱多病,也坚持跟掏粪工人一起干活。掏粪工看我年龄小,不忍心给我多舀粪,结果装不满的粪尿在我背着的大木桶里直晃荡,溅出来弄了我一脖子。一次掏粪时,时传祥伯伯看到我,送了我一副垫肩,还夸我是‘毛主席的好孩子’。休息时,我们同掏粪工人一起喝‘清凉饮料’其实就是放了糖精和色素的凉开水;收工后,我们随掏粪工人一起站在运粪车外的踏板上回清洁队。略加清洗,我们便与工人们一起吃肉馅大包子。”

 全国群英会上,刘少奇同劳动模范时传祥握手。

  

   在那个火红的年代,无论胡同口,还是街头巷尾,掏粪工人每到一处,天真的孩子、白发苍苍的老大妈都端茶送水;每掏完一家的粪坑,那家主人便感激不已。多少孩子端着水让时传祥喝,时传祥喝不过来,便每个茶杯都舔一口。这一切给李琦留下了至今难以忘怀的印象,更坚定了他创作这幅作品的决心。李琦认为,他与时传祥一块洗澡、一块吃饭这种近距离接触而产生的感情,才能够升华其作品的思想内涵,并非是照搬照片的一个握手就能创作完成的东西。

  李琦曾告诉我,他在创作《同志》一画的过程中,恰巧王光美约他和夫人冯真(冯乃超之女、中央美院著名教授、画家)去家里作客。闲谈中,李琦对刘少奇说:“我看到《北京日报》刊登您和时传祥握手的照片时,旁边还有您的一段话‘你掏大粪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我想在《同志》一画中,用上这段文字。”

  刘少奇主席没有反对,他语重心长地对李琦说:“是啊,我们不仅要想到人民的吃饭、穿衣问题,还要想到环境卫生,如拉屎、撒尿这类的问题。像北京这样的城市,如果不解决好这类问题,那是不可想象的。”

  1963年初,一幅构思完美、意蕴深刻的国画《同志》终于问世。在这幅画中,刘少奇夹着烟、时传祥端着茶,他们相对而坐,促膝谈心,气氛是那样和谐、融洽。画作充分表达了刘少奇主席密切联系群众的品质,讴歌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文明,洋溢着无产阶级的革命情怀,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这幅画首次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时,观者如潮,大受好评。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刘少奇主席受到错误的批判,时传祥也被诬为“工贼”被遣送回原籍,画家李琦也被诬蔑为“黑画家”,遭批斗被关进了“牛棚”。《同志》这幅画成了“黑画”,原作也被毁掉。

  平反后,李琦再次动笔重新绘制出《同志》一画,献给了北京市环卫工人,表达了他对刘少奇主席、对环卫工人的一片深情厚意。

  画家李琦

 

   今天,品读此画,有人认为,画家创作的“魂”是刘少奇主席的爱民亲民;也有人说,画家创作的“魂”是时传祥的无私奉献。实际上,在我看来,这幅作品的创作之“魂”就是“国家主席与掏粪工人”两人所代表的那个时代的干群关系。没有时传祥“宁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崇高思想境界和无私奉献精神,也就感动不了画家的创作欲望;没有刘少奇主席情系百姓、平易近人、尊重劳动的崇高境界,也就不会触动画家的创作灵感。所以说,《同志——刘少奇和时传祥》一画揭示的是个“平等关系”、干群关系、同志关系。其创作的成功,缘于两个特殊人物在特殊背景下的行为和思想,触动了画家的创作灵感,而这幅不朽的名作,也成为那个时代最能教育人、感染人的宣传力作之一,成为劳模创作画中,最具时代感、民族感和社会责任感,最能起到弘扬正气、崇尚奉献、尊重劳动、关爱劳模作用的佳作之一。

  如今,与《同志》一画相关联的三个人物国家主席刘少奇、劳动模范时传祥、红色画家李琦都先后离开了我们。但《同志》一画及其所揭示的思想内涵,与时代同在;画作所凸显的公仆情怀、劳动情怀、同志情怀,与日月同辉。(注:艾君/文,原载2011年《工会博览》杂志第1)□

时传祥精神与其时代意义 2009-10-30 14:19

体面劳动凸现一种劳动文化 2010-05-01 06:09

为官者不体察民苦则会沦为民敌 2010-04-15 22:42

让提高劳动者素质与实现体面劳动并轨前行 2010-06-30 23:12

漫谈王海班的时代特点和文化价值 2010-09-25 15:42

郭明义的爱心奉献精神比什么都重要 2010-09-27 20:02

【劳模评选述评】劳模评选已成为时代的文化现象 2010-03-28 19:06

〖报告解读〗如何理解温总理对文化作用的精辟阐述? 2010-03-08 00:38

解读:温家宝总理心中的农民主体论 2010-02-28 15:19

以发展眼光正确对待洋劳模的评选问题 2010-01-08 15:09

农民工享有所在地职工同等发展权 2009-12-04 13:54

时代需要铁人精神 2009-07-01 13:02

用博客为社会和谐发展鼓与呼 2009-01-20 02:50

让送温暖真正的暖起来 2009-01-18 18:22

用艺术再现慈善家的品质与境界 2010-09-06 08:48

朱明德  以画写

欣赏艺术作品是否该擦亮眼睛?(2009-06-11 00:18)

我为《我们的总设计师》写画评

《拉家常》刻画出胡主席亲民爱民的朴素形象

诗画同体观提出与传统诗画同源的辩解

需要思考的“文化代沟现象”

艺术家的屁股切莫坐歪了

找准打开思维意识的钥匙会豁然开朗

诗人缘何易转为书画家

我以我的“诗画同体观”去读书画作品

知识的学习运用不是“照葫芦画瓢”

白石遗风女人传

由赵丽华诗疑现象看诗歌革命的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