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和当当最近聚焦媒体的“镁光灯”,相对而言,老牌电子商务公司卓越亚马逊则有些怅然失落了。虽然2010年12月15日到2011年1月5日20天里,卓越亚马逊连续推出四轮让利促销,总价值高达1亿元,就连其总裁王汉华都承认,这是卓越亚马逊历史上最大手笔的一次市场推广了,但相对于本土的淘宝、当当等,这样的推广力量似乎有些单薄。
业内普遍是这样认为的:2005年中国谈到电子商务必提卓越亚马逊和当当,而到了2010年排在第一梯队的早已变成了淘宝商城和京东商城。数据显示,2010年第三季度对B2C市场的监测,仅淘宝和京东的销售额占比就到了47.65%。
卓越亚马孙是一家低调的公司,“少说多做”的策略是缘于美国亚马逊贝索斯闷头干事的“DNA”。卓越亚马逊的终极目标并非做一个靠批零来盈利的电子商务公司,他是一家“技术”公司。美国人“天真”的认为只要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的“聪明”IT系统,让千百万个小电商入驻到这个系统中,甚至连货物都能放到卓越亚马逊的仓库里,可以共享亚马逊的仓储、物流、配送、客服呼叫中心等等设施就能占据中国市场。可是在卓越亚马逊刚刚准备行动的时候,淘宝已经做成了B2B2C了,而本土的电子商务网站依靠巨大的流量,博得了第三方的“倾慕”。此轮博弈上看,亚马逊是失力了。
北京市道可特投资管理公司一资深顾问认为,虽然卓越亚马逊在速度上不及本土B2C企业迅猛,在媒体作势上不及本土B2C企业高调,但是其先天的资本、经验优势以及优质的品牌是其最大的筹码。该资深顾问还指出,卓越亚马逊和中国本土B2C电子商务的对战,深处上更体现出两种商业文化的对抗;美国企业是在万事俱备的情况下才开始迈步走,而中国企业却是“占位”、“圈地”后才开始自我的治理和调整。也许我们目前可以自豪地说,中国人或是聪明些,因为这些老外根本不懂中国国情;但老外们看似“不灵活”的背后却有着真本事。例如,卓越亚马逊在2010年一口气建了5个仓库,自建物流体系,在前端尽量多扩展商品品类且达到150万种,这些将是未来亚马逊的核心竞争力。
也许,亚马逊的“美国DNA”在中国特色下举步维艰;也许,谨慎的商业风格在全球都是适用的。B2C需要做一个艰难的决定,因为战役才刚刚打响。
道可特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诊断式服务-伙伴型投资 http://www.docvit.com.cn
投融资策划与财税咨询顾问-企业最贴身的战略管控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