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以文化化人
活在这样一个人人都很聪明的时代,的确是一种幸福,只要你勤奋,只要你真正上进,没有寻求不到好的工作和生活。随着改革开放的大中国对城乡的持续对接,农民、工人、城市人、老板,统统都在递进式地向城市人和老板发展,新农村新得比城市更注重环境,更注重交通,更注重居室空间的艺术装饰,至于电器之类,哪一家没有呢?这就是改革开放过后给人们无形地致以文化洗礼的结果,先是由抗拒,不相容,到慢慢理解与认可,继而到今天的接受与相容。所以东西南北中的对撞、渗透与交流,又进一步将各地的文化加以搅拌揉和,积极融入其中的人总是比那些固守清高及总是瞧不起别人的人更有成就,更有结果,更有事业。就单说过日子,也会比他们更充实。这就是文化的力量,这就是文化使人进步,这就是文化使人智慧最为本质的改变。
同样是一个村,同样是一个乡,同样是一个档次或水平的人,走出自己的家乡,进入别人的城市或乡村,几年下来,其结果是不一样的。因为对文化的理解与欣赏是有真伪之分的,有人沉迷享乐文化,有人沉迷拼搏文化,有人沉迷金钱文化,有人沉迷低级文化。这而今的文化总是泛泛的,而且是多得让人迷茫,加之各种诱惑又无处不在,有时虚伪比诚实更能打动一个人,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在这样的经济体制与经济跳跃的情景之下,人总是希望能往高处走,高处就没邪恶吗?事实上高处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攀登得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适应的,高处就真的一览众山小吗?高处就真的是独处风景独领风骚吗?
常常让人难以辨别的所谓文化总是随着利益的改变而改变,这算不算另类文化?凡事都因为一贪,所以一些明正言顺的文化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凡事都因为让人难以适从,所以就得要寻求改变,于是新兴的合于大众的文化便让人走进了新的天地与空间,这能说不是因为种种文化的影响吗?而今真是一个摇旗呐喊的时代,一有什么动向,有官方组织的,有非官方组织的,有草根代表组织的,这些就是什么局长,什么教授,什么会长,什么秘书长,什么媒体,什么广告策划之类的人物便在各个层面不停地不厌其烦地张罗着。什么运营论坛,什么管理论坛,什么技术论坛,什么饮食论坛,多如牛毛,贱如糠糟,听起来是昂扬斗志,猛想起来是真的有料到,但一细细品味起来又全都是没什么逻辑的,当然做起来就只能是云里雾里了。这就叫哈哈文化,或者是骗子文化,抑或是滑稽文化,跟这种人学的只能是眼高手低,只能是吹胡子瞪眼,只能是二赖皮文化。真本事是听不到的,实际的操作是听不来的,每一个脚印是不可能天马行空的。除了思想可以,行动是做不到的,唯有亲自实践才能有真正的结果。文化这东西是做出来的,不是听出来的,也不是说出来的,更不是生硬地贴上去的。
也许会有人说,某人一句话可以值几个亿,某人的一本书可以卖遍世界成富豪,某人讲一堂课就值十万八万,某人的一个策划卖了几千万,某人的一本小画册挑动了他们企业的所有产品,一下子就卖断了货。还有某人的几句话感动得让所有员工没一个不卖命工作等等。听起来非常确切而实际,世上有这种人吗?在哪儿,要是他有如此强大的文化感召力为什么还没有做到世界500强?文化没有那么有作用,但文化也不是没用,如果一个企业及企业家太过文化了就是伪文化,就是幌子,就是骗子。什么专家们,什么领导们,还有那些煽阴风点鬼火的不学无术之徒,他们说的总是比唱的好听,他们总是说到哪忘到哪,从不负任何责任的。他们也真能总结,任何行业任何企业都要细化,都要细分,目的是希望在细分了之后再细分,只不过想做一个芝麻绿豆之类的代表或创始人之一,有了这一名头,自然就有人去搭理他了。因为他们能说出与文化有关的各种道理来,至于有多少用处,那就只能是见仁见智了。
于是,就有了陶瓷文化,陶艺文化,抛光砖论坛,仿古砖精英峰会,瓷片论坛,微晶石论坛,全抛釉智慧俱乐部,金属釉论坛,马赛克论坛。是不是“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既然是死,而且还酸,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论坛或怪异的名堂出现呢?是不是因为一部分人太有文化了,一部分人是太没文化了,还有一部分人又总想去附庸风雅于文化呢?
顺藤摘瓜,于是又有了隆胸文化、美容美发文化、沐足文化、桑拿文化、名车文化、饮食文化、烟酒文化、服饰文化等等,真的有文化吗?真的没文化吗?真正的文化是向好的,是温暖的,是向美的,是向善的,而不是玩文字游戏,而不是玩一些骗人的雕虫小技。文化化人,就是去感化一个人的心理,就是去感化一个人的感性与理性的思考,人怎样活着,又怎样为人,又怎样会更文明。就因为文化,所以才有健康,才有朴实,才有正面,才有积极向上的追求。但又不能一味地去模仿别人,总希望得到外来的认可,这有必要吗?文化的魅力就在于使人舒心舒畅舒服。它是可以从形式上去界定的,它是可以从情感上去界定的,到了大谈特谈文化竞争力就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今天,我们是否就真的做到了以文化化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