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紫紫现象是制度设计有问题


柴福洪
 
中国人民大学的本科生苏紫紫裸体接受媒体专访,之前,她在2010年年底,苏紫紫自办的《Who am I》艺术展在其就读的学校开幕,众多参观者被其直白的“大胆”震惊。同时,她在网络上一夜蹿红,媒体蜂拥而至后,这个在百度百科中记载曾参与过2007年模特大赛的美少女,转身为自己贴上了一个“叛逆的艺术少女”的新标签。
 
这件事可以从多个方面说明问题:
 
一是任何人只要他(她)有特定资源,都可以作为商品出售或炒作点,从商品社会中获得利益,在网络蹿红,就可能从另一个方面获得利益,如做广告等。
 
二是苏紫紫肯定是缺钱,即使其父母亲给她的生活费基本够用,但在北京这样发达的社会里,其消费也会收不抵支。
 
三是在中国这样的市场经济条件,没有弱势群体的生存条件,只有出售自己特有的资源,才能具有基本的生存可能,资源缺乏者,则生存困难,资源丰富才能相对过上优热的生活。
 
四是中国年轻的一代,已经没有多少封建意识遗存了,他(她)们思想的羁绊特少。这既说明社会进步,也说明社会道德缺失。进步是指思想无羁绊,道德缺失是说媒体与网络,有什么直得(网络)“蹿红”、(媒体)“蜂拥”的?苏紫紫自办的《Who am I》艺术展是艺术,是展示人体美;裸体接受媒体专访本身就是炒作。
 
但笔者认为,苏紫紫现象是中国制度设计有问题,今天有苏紫紫,明天可能还有王紫紫、李紫紫、黄紫紫等。
 
中国制度设计问题一
中国大学生上学收费这一制度设计不系统、不完善。一方面,读大学收费没有问题,但不应该由父母负担学费。学生满了18岁,在理论上、法律上应该明确由学生自己负担其培养费,与家庭贫富没有直接关系。
 
这样,国家的金融政策就应该对高中毕业后,被高校录取的学生,学生凭录取通知书,以个人名义在银行开户,银行从此为其理财服务,该银行即为其终生服务银行,银行以其为对象作投资准备。银行按录取通知书的收费金额,全额贷款,随后,按月由学生电话申请,就贷给其生活费,阶段性通知其总贷款额,以利核对。等他(她)大学毕业时,他(她)必然是该银行忠实、忠诚的客户。并以其未来的劳动和创造的价值还贷,并补偿银行道义上的支持。
 
这样的社会人力资源投资,既为中华民族下一代建立了良好信用体系,又解决了社会贫富不均问题。而银行为自己找到了社会高端客户群。
 
中国制度设计问题二
中国的大学生想创业的大有人在,他们对未来充满无限的憧憬,是社会进步与向上提升的无限动力所在。但我们的社会没有支持这一行动的机制设计。中国社会最具活力、最具潜力的就是大学生,他们的许多想法是我们这些成年人、老年人想象不出来的。世界本来就是年轻人创造的,
 
江泽民说:“人的思维创造活动的最好年龄一般是二十几岁到三十几岁,年轻人不但思维敏捷、精力旺盛,而且对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掌握地最为快捷,又最少包袱,敢想敢干,再加上其他的有利条件,所以新的发现、新的创造,出现在青年时期居多。综观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许多科学家的重要发现和发明都是产生于风华正茂,思维最敏捷的青年时期,这是一条普遍性的规律。”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说:“每一个学科里,最生气勃勃能够决定学科前途的方向的是年轻人。”年轻人相对年龄大的人来讲,记忆力好,加上善于通过自学获取知识,思维能力提高程度就高些,就快些,获取知识就多些,因此较年龄大些的人创造更多。有时年龄大时也有创造,主要还是年轻时提高的思维能力的惯性,这种较高的思维能力的惯性,往往还要维持一段时间。但总得来讲,绝大多数年龄大的人的思维能力在走下坡路,这也是符合思维能力与获取的知识相适应规律,这也是自然规律、科学规律。”
 
历史上的重大发明、发现和突破几乎清一色是年轻人。牛顿23、4岁发现微几分、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26岁创立相对论等。诺贝尔奖金获得者90%是50岁以下的人由于有所创新而获奖,1901~1979年诺贝尔奖获得者60岁以上的人只占不到4%,只有13人。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说:“从科技创新史上看,优秀科学家都是在青年中出现的。我对100年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进行过统计,上世纪前半叶,有创新贡献的科学家平均年龄的高峰是35岁,后半叶,这个年龄高峰后移到37.5岁。
 
中国的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包括国家政策,如何支持大学毕业生(苏紫紫虽然是在校,但要知道比尔·盖次也是在校没毕业就开始创业的)的创造力发展,是我们这个社会还没有认真去想、去做的一件最有意义的大事情。如果我们所有成年人、老年人,都为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而着想,我们中国成为强国的可能性必大许多,到来的时间必能提前。
 
中国制度设计问题三
在中国个人想贷款太难了,要这担保,要那抵押,凭信誉就是不能贷款。
 
虽然中国有许许多多的骗贷现象,那是因为全社会没有信誉,个人没有信誉可言,才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是没有信誉的人逼迫银行把个人信誉视如粪土。这种恶性循环,对中国社会是不利的,对经济不利,对政治文明、文化文明也不利。
 
从大学生学费贷款中,可以导出一种新的抵押品——未来收入期权。任何人如果能把自己的未来收入作为期权卖给银行,获得一笔贷款,大学毕业生就有可能具有创业的第一笔资金了。不仅是大学毕业生,中国社会任何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未来收入期权作为商品,向银行抵押,获得发展的“第一桶金”。
 
任何发达的市场经济体,都是以借贷为基础的,没有借贷,就是没有经济发展。中国的金融业太落后了,中国四大家商业银行,要是分拆成千千万万个小银行,以个人的未来收期权作抵押,为大学生贷款服务、为个人服务、为家庭服务、为个体户服务、为中小企业服务,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啊!
 
说到这里,又不得不说说我国的户籍管理。现在的户籍管理,是为公安机关服务的,起不到为社会服务的作用,反而是一个“反城市化”的保守政策的代表。要把公安部门的户籍管理部分工作转出来,建立人口信息资源库,全部国民信息上网,建立13亿人的信息库,人到那儿,就在那儿申请户籍登记,除短期出差外,到任何一地达一个月以上,都在当地登记人口流动状况,上网一查,就知道谁什么时间从那儿到那儿去了。在现代条件下,这是十分容易做到的事情,我们的户籍政策就是不动,公安部门就是要把人管得死死的,把人分成城里人乡下人,让我们党背上侵犯人权的罪责。
 
如果户籍管理现代化了,人的信息与银行、海关、税务、社保、医疗等信息实现互联互通,许多社会管理矛盾都能迎忍而解了。中国的制度设计与管理现代化,任重而道远。
 
 
                                  2011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