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出一片新天地


损出一片新天地

 

杨早/文

 

兄弟我一向很反感跟风的出版物。呕!《兄弟》热卖,你就出《给余华拔牙》,于丹走红,你就发《解构于丹》,你这不是在跟着人家指挥棒转吗?而且你不能为解构而解构,打蛇得打到七寸上,让兄弟我也佩服拜倒才好。

下面就该夸夸许石林了。他的《损品新三国》号称“中国第一本‘全程跟踪式’电视剧系列评论”,此言非虚。兄弟我跟很多人一样,看了两集《新三国》,就眼冤到逃离电视机,但许石林这组系列评论,却一直追捧追看。当时没想到能这么快能结集出版,比曹操墓真相大白还快。

网上骂《新三国》的文字海天无边,兄弟我独捧许石林,就因为他能打蛇打到七寸上:他不跟你谈历史是怎么回事,也不跟你讲经典该不该忠实,甚至连老版《三国演义》也能不提就不提——那些都是无效攻击,编导早准备了一面面的盾牌在那儿等着呢,说不定一反过来还是吴宇森的明光阵:观众不是你们,是90后;新拍经典要有创新;你们不要先入为主;我们是“整容不易性”……BALABALABALA,吵个没完。

而许大侠,一上来就一剑封喉:你这“戏”不好!完了,你拍的是戏,戏不好,你还扯那些犊子!这就是正本清源,把《新三国》放在了它该呆的位置上,卸去那些不必要的包袱,脱去那些忽悠人的伪装,咱们才正式开练吧。

兄弟我看过许多《新三国》编导的自述,老实说,立意并不差。但立意不差不等于效果不差,播下龙种收获跳蚤只能怪你地薄人懒。用兄弟我的话,概括起来,《新三国》的罪在于“粗鄙无文,价值观低俗,还自以为是”。粗鄙无文,才会出现那么多冬雷震震夏雨雪的台词,才会让剧中人互相直呼其名,搞得一个个都是90后穿越回了汉朝;价值观低俗,才会人人把私心杂念挂在嘴上,迫不及待宣布要踢开汉献帝另立中央,个个跟乌眼鸡似的——高希希跟李少红对调一下或许合适;自以为是,才会低估哪怕是90后的智商,一点点宫廷斗争抻得像王大娘的裹脚步。

《新三国》的戏怎么个不好法?下细的分析,您还是得看《损品新三国》。兄弟我只想说,《新三国》的问题,稍有常识者都不难看出,说起来一般也就是三五句话。只有许大侠甘冒矢石,不避智商下降的风险,一集集看,一集集细读,然后再掰开揉碎地讲给我们听。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啊,对于“史诗巨制”来说,攻其大要没有意义,因为他们早就准备了一套说辞来应敌,必得这么一集一集地品,一句话一句话地抠,才能榨出这些自以为是的创作者皮袍下的小来。

许大侠一再强调,他不是为损而损,意思是他心目中其实有“好戏”的标准。虽然他总说不能让人“抬杠学玩意儿”,但其实《损品新三国》可以当作Q版的编剧入门来读。你看作者夸的是什么(许大侠也有夸《新三国》,不全是损),他最反感什么,最痛惜什么,正反结合,你就能明白作者的价值标准是啥,那比《新三国》标榜的“新价值”,高出太多了。

许大侠这样的人,知识分子圈里很少很少。兄弟我还记得某报想开一个比较有水准的电视评论版,却英雄无觅好的作者。知识分子要么不看,要么傻看——粗鄙无文也是许多中国知识分子的特色。

从前兄弟我看到难看的电视剧,还自我安慰曰:它的目标观众不是我。后来一想:凭什么呀?兄弟我也一年交那么多有线费,纳的税也参与养活着那么多TV和卫视,凭啥我该永远关着电视,只能从貌似非法下载的英剧美剧里找寻快感?那位说,娱乐嘛,何必那么较真?我不较真,但是我交了钱,就得吃回本来!娱乐也有高级低级之分,我要高级的!许大侠说得好:有什么样的观众,就有什么样的编导。有什么样的市场,就有什么样的产品。

像《新三国》这种闹出这么大动静的“史诗巨制”,还要远销日韩扬我国威的货色,我们能不拿到对付三聚氰胺和毒饺子的态度来么?要是让这种货色大行其道,整个社会一声不吭,岂不让外邦笑我中华无人?

还好,有许大侠顶着。“全程跟踪评论”,史无前例,后必有人。更值得一夸的是,每篇“损品”后面,附有新鲜热辣的读者评论,膜拜的有,不屑的也不少,这一来,就把这本书整成一个“公共空间”了,要了解中国普通人的“三国情结”,还有娱乐观念,文化认同,这里都有。瞧,观察与对话,兄弟我就喜欢看这样的记录。

损品《新三国》,说不定就会损出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