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的一半是回应
○许石林
过去是有一句话,是影视剧界掷地有声,也很能让人肃然起敬的一句话:“让我的作品说话!”
现在这句话死亡了——现在的影视剧导演,导出的戏,还不能完全代表他(她)要说的话,即导演导出的影视剧作品,还不能表现导演要表达的意思和志趣,还需要导演自己直接对观众说。于是,导演的职业内涵又附加了一个新的、繁重的功能:回应。回应媒体的质疑、回应观众的不满意等等。也就是说,今后谁若要当导演,必先练习好口才,脑子得转得快,嘴巴利索,基本上,要把一半甚至一大半的心思要用在回应上。甚至可以说,你的影视剧可以导得很烂,只要你会回应,会和媒体、观众打口水仗,也行,甚至更行。
所以,说导演的一半是回应,没错吧?
最近紧忙活回应的,就数新版《红楼梦》的导演 李少红女士了——对于新版《红楼梦》,有电视台、观众和出版社等等,让我像损品《新三国》一样逐集品评,被我拒绝了。我是说,既然那么多观众都能看出新版《红楼梦》很难看,那还用谁专门来品评吗?不用了!只有像《新三国》那样危害传统、破坏文化,不少观众还辨别不了的烂剧,才值得我去损品,用损品仓促地断喝一声,引起大家的注意,新版《红楼梦》就算了吧,又不是什么有啥技术难度的事儿。
最近引起我注意的,是李少红女士到处忙活着回应这个、回应那个。我深感导演这活儿真不是一般人能干得了的,不仅是个脑力劳动者,也是个体力劳动者,更重要的是,还是个口力劳动者——您得到处张口回应啊!
回应也不是好回应的,总有话说不等于把对方回应得没有反应——刚开始试播,就遭到一片批评,我记得李导演回应:总会有人喜欢。这不废话吗?当然有人喜欢了,谁也没说喜欢新版《红楼梦》的观众不是人不是?
后来又回应“聊斋说”:谁说《红楼梦》不能惊悚了?这也是废话。当然没人规定,就是有规定您不遵守规定谁也拿您没办法不是?您就是搞个骷髅版的《红楼梦》也许更有市场。
最近回应,用了一句大实话——有行家批评指出,元春省亲,贾府迎接,男女不应该混着站,不合礼仪。李导演回应说:由于当时的拍摄条件所限,只能将贾府上下男女搭配,迎亲不累了。这句实话是在是不靠谱儿,你都能特意把周总理特批给北影厂的宫廷古董椅子搬出来说事儿,不就讲究个如您一直所说的“真实”、“忠实原著”吗?到了这儿怎么就“宁站错,不站破”了?到了您这儿,咋怎么搞都是对的?
关于李少红和她的新版《红楼梦》,我就说到这儿,还是那句话:人人都看得出来的毛病就别跟着起哄批评了。需要补充的是,李少红的失败,多半是被那个没文化的叶锦添给祸害了,他搞的那个铜钱头,设计的那些人人穿着都犯上僭越该杀头的服装,从一开始就把这个戏连同导演给害了。内地现在很多导演都迷恋在国际获过什么奖的大腕儿掺和自己的戏,结果自己被祸害了,还不能将责任推到人家身上——谁叫你想着沾光借光来着?
再说回应,高希希在《新三国》热播的时候也是不断地回应,回应的语法基本上是:你跟他说艺术,他跟你说历史;你跟他说历史,他跟你说认识;你跟他说认识,他跟你说娱乐;你跟他说娱乐,他跟你说艺术;你跟他说艺术,他跟你说历史……他最雄壮的一句话说:我们是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连文化是什么都不知道,明明是在革传统文化的命,却说是在弘扬传统文化。我不打算跟这人争论什么了,我跟他,一个是冰,一个是夏天的虫子!
李少红和高希希都不算段位最高的。段位最高,也是最不要脸的,是刚刚在威尼斯得了个什么大奖、还将9月3日命名为“日”的约翰吴、吴宇森——此贼在弱智烂片《赤壁》狂卷票房的时候,遭媒体记者质疑:赵薇扮演的孙尚香武艺高强地出入曹营,还绘制了曹营地图,回来被孙权批评太危险,孙尚香说:“天下兴亡,匹女有责”——咋会有这么一句不靠谱的台词?吴宇宙森尴尬一笑,旋即回应:“这个……这个是为了一个特定的效果,专门设计的。”说得就跟他脸上的痦子似的,专门设计的,天然的。
在吴宇森这种不要脸的老贼面前,李少红大姐显得太老实,高希希大哥显得太虚飘,你看吴宇森的回应,软硬稀稠正合适,不大不小,抓在手里正好。所以人家赢得了大师的称号,还被没文化的威尼斯电影节颁发大奖,还给他设个专门的“日”呢。威尼斯电影节的没文化表现,再次印证了我数年前的一个说法:别迷信奖,什么奖都是某种标准的体现,不代表一切!
其实,一个让导演忙活着回应这回应那的娱乐氛围,其健康的意义在于,观众在不断地提高(尽管观众中也有坚持脑残八辈子不动摇的,比如喜欢《新三国》的观众),评论越来越尖锐,市场的反馈越来越强劲及时。导演们很忙乱,忙着回应,才好呢!一个让导演“导不潦生”的娱乐环境,才是正常而健康的娱乐环境。
2010年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