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千百万中国农民摆脱贫困的方法!


 

    2010131三农问题连续第七年成为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农业农村。

 

    千百年来,中国农民太苦了!!

 

    我走过贵州很多地方。在贵阳市,头桥的松山村、大营坡、后槽的捡垃圾的少数民族住的暗无天日、恶臭熏天的矮土房我就光顾过几回。在与这些被视为城市的垃圾的苦难深重的人们的交谈中,我的心曾经滴过血。我也曾经在贵州省开阳县、息烽县、松桃县的煤窑、猛矿场里和民工们交谈过,亲眼目睹过他们的遭遇。另外,我乡亲们、我的几个表兄曾经在湖南娄底等地的煤窑里打过工,过年回家时我曾亲口听他们诉说过他们在那里的事情。然而,最让我难以忘记的是20018月我在贵州省瓮安县玉华乡某煤窑里看到的场景:工人用小车将煤从黑森森的洞里推出来,然后顺着长约500左右的斜坡将煤背上公路。如此的劳作一天,所获的工钱不过区区15元。15元,可以让一个人忍受肉体的痛苦流一天的汗,并且冒着随时都可能出现的生命危险。不是被拖欠工资,就是拿着一点点的薪水。虽然如此,农民依然愿意到城市来打工,为什么?比种地好呀,国家是在努力改变农民的生存现状,鼓励种植,就短时间来看效果不是明显。地依然荒着,农民依然拥向城市,累死累活在城里做几年好歹能存上几个钱,娶媳妇、盖房可离不开这些。更重要的是,农村人自己也看不起呆在家里的人。苦啊!苦。农民苦,何时才能苦到头呀!即使多年的政策引导中国农民依然无法摆脱贫穷的命运!

 

    而这一次,林浆纸一体化让中国农民看到了希望!

 

    我国落后地区的农村人口,大多居住在偏远林区,出路在山、希望在林,通过发展,成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2010年一号文件就林业发展问题指出:积极推进林业改革,健全林业支持保护体系,建立现代林业管理制度。规范集体林权流转,支持发展林农专业合作社。深化集体林采伐管理改革,建立森林采伐管理新机制和森林可持续经营新体系。扶持林业产业发展,促进林农增收致富。

 

    金光集团APP将世界先进的林浆纸一体化循环经济模式引入中国,通过在偏远落后地区营造人工原料林,将林业产业发展与林农增收、社区和谐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广西为例:APP(在国)在广西营造了近180万亩的人工林林区,投入资金近18亿元,其中8亿元用于营林项目实施的农民工工资支付,占总投入的44%,共为广西当地农民创造了超过1600万个工作日/人次以上的劳动就业机会;农民通过与APP(中国)广西公司采用分成模式合作造林,每年增加土地收益4800多万元;农民通过出租土地给APP(中国),较项目实施前每年增加土地收益70多万元。

 

    金光集团林浆纸循环经济的发展还带动了当地林业产业的发展,据广西林业局相关人士介绍,金光集团APP林浆纸项目落户广西后,带动了社会资源要素投向农村,金融机构、企业、社会个体和农民投资林业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在促进广西速丰林产业发展的同时加大了农村地区的发展和农民增收。目前广西速丰林约2700多万亩,其中绝大多数为近十年营造,速丰林项目使很多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出现了小康村、生态村、文明村。

 

    对此,APP(中国)人工林专家、林务外宣部处长任文斌指出: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作为一项系统的社会化工程,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专家的支持和企业的执行三个方面共同努力,2010年一号文件和之前国家出台的《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及《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规划》等相关政策,为社会资源向农村转移和倾斜奠定了政策基础,金光集团APP通过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将资源要素、林业发展与三农相结合,形成了以纸养林、以林促纸、林纸结合的产业化格局,为解决好三农问题和林业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为推动社会资源要素投向农村提供了借鉴,实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