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多仅仅是城市大气污染吗?
-----因为我们社会现在到处堵车,公路年年拓宽还是满足不了行车要求;
发展下去,中国大陆除了住房就是公路和停车场了
文/汪华斌
今天到车管所去办理牌照,结果得到我们武汉市机动车突破100万辆的信息;说我们武汉市成为全国第二十五个机动车突破100万辆的城市了,而且全市每年还以一万多辆新车上牌照的速度递增。所以车管所的人说买车有啥用,如今出门就是到处是堵车;看西藏到北京的高速公路堵车竟然超过了100多公里。正因为如此,我们城市现在八车道过时了;马上又要进行十六车道的城市改造了。即使全部改成了十六车道,恐怕到时又不够了;因为我们的马路拓展速度永远没有汽车的发展速度快。所以车管所的人说,我们中国根本没有能力称霸世界;因为我们整天在进行内部的改造与建设都忙不过来,而且这还是一个永远没完没了的过程。
与此同时,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刘志全5日指出‘目前全国约五分之一的城市大气污染严重,113个重点城市中三分之一以上空气质量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机动车排放成为部分大中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这只是从环保角度看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问题,而没有从社会与效率的角度看机动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们的经济为什么没有影响;因为我们发展的是内向型经济,而汽车更是支撑中国经济的主导性产业。正因为如此,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增长;尤其是在四万亿项目的刺激下,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的确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拉动了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全面进步;但却没有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它不仅带来了严重的空气污染,更是使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倒退。一方面我们政府投资的公共交通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却使老百姓的出行更困难。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现在上班的人都要预留几个小时的堵车时间;这难道就是我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吗。
我们一方面高唱低碳环保经济,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汽车却是我们的经济支柱。我们知道日本、德国、美国的汽车产业并不是内销,而是国际化的产业。相反我们大力扶持的汽车产业立足于在哪里,全部是我们的内销。也正因为如此,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增加为世界之最;所以我们社会的汽车如今并不是快速交通工具的概念,而只是身份的表现。看如今我们社会的汽车竟然发展到乡镇都要成立汽车队,而村干部都开始配备专职小汽车了。所以我们现在不仅是城市汽车多,就连农村都是汽车为患。
从车管所出来,我想到了我们中国发布的2010年《社会蓝皮书》;它预测从经济复苏、就业恢复、消费增长、物价稳定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指标来看,我国将率先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进入新一轮的增长周期。而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居民消费的发展阶段来看,我国开始进入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新成长阶段:一方面,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重新进入8%以上的新一轮增长周期;另一方面,新一轮增长周期的推动力,与过去相比将发生明显变化,将更加依赖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和国内消费增长。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消费只能依赖于住房和汽车的普及;因为这是我们社会的经济支柱。
我们知道任何国家的国土是一定的,而人口肯定是增加的;正因为如此,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发展经济是所有国家的选择。我们国家在毛泽东时代的地大物博,而现在却因为内部无限的房地产发展和外部国土的蚕食;实际可利用资源正快速减少。结果我们的住房越来越多,我们的汽车也越来越多;最后是我们的公路越来越宽,但我们的交通效率却越来越低。最后是什么,是老百姓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差。我们知道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上班的路上时间长,因为那时是没有车而交通困难。可今天我们同样还是上班的路上时间长,现在却是因为汽车太多了而堵塞的原因。这就是我们社会的发展,使我们在现代化的立体交通时代还在漫长的蜗牛行走;这就是我们汽车多带来的新好处。
按照2010年《社会蓝皮书》报告,2008年我国人均GDP为3313美元,今年按照GDP增长8%,人均GDP将达到3500美元左右。而按国际惯例,当人均收入超过3000美元时,居民消费升级将成为常态。所以住房和汽车等大额家庭消费开始进入中国的普及阶段,于是我们的汽车必然还要翻番。再根据预测,到明年年底我国人均GDP有望达到4000美元;到时候汽车将成为每个中国家庭的必要工具,那时我们的交通是不是更加紧张。
我们似乎看到汽车除了成为敛老百姓钱财的另一条绞索外,并没有改善老百姓的生活;却使老百姓的生活倒退到困难的时代了。这难道就是我们的经济发展吗,它除了大气污染还带给我们什么;这难道不是我们应该审视这个产业的话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