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英雄写史 为时代塑像——朱秀海印象


中国作家网 > 文学报刊社 > 文艺报 >

为英雄写史 为时代塑像——朱秀海印象
2010年09月29日00:00 

苏 毅


  1999年,我还是一名军校大学生,同学之间阅读的一本小说《穿越死亡》,让我认识了朱秀海。书中对军人战场心理和命运的大胆描绘,气势磅礴、高潮迭起的故事情节,对于死亡力透纸背的描写,使我不由得跳出小说本身,对作者多了一分好奇与探究。直到有一天,学院请来朱秀海老师讲课,才让我对他有了更多了解。
  “经历就是财富。”这句话放在朱秀海身上极为贴切,24岁身赴战场,蹚过雷区,在最前沿的阵地上,在弹雨横飞的夜晚和一车炸药睡在一起……他的作品《穿越死亡》凝聚了对战争中人的生命价值的独特感悟,有些人死去,活下来的人在穿越死亡的艰难历程中完成灵魂的洗礼。书中描写的那种生发于人性对战争的恐慌,是人类对自己和世界、自己和战争关系的全新发现。没有在战争或生活中品尝过恐惧的人,不会有直面死亡、正视恐惧、穿越死亡、战胜恐惧的心灵感悟。参加过战争的独特经历影响着朱秀海的一生,更让他笔下的作品,无论是军旅题材还是地方题材都有着强大的内在张力、理性思辨力和透彻人心的感染力。
  军校毕业后,我分到了海军,当了一名政治机关的干事。一次偶遇朱秀海老师,这才知道他原来是海政创作室的一名专业作家,写出了《波涛汹涌》等海军题材优秀作品。从《穿越死亡》到《波涛汹涌》,既是朱秀海“从陆地走向海洋”的角色转换,更是他军旅作品从战争走向和平的“转折点”,显示出他旺盛的艺术创造能力。
  海滨的残阳如血,面对大海伫立沉思的姑娘,蔷薇花环绕的海山别墅,这是小说主人公、年轻的海军潜艇学院学员江白的出场背景。随着男女主人公爱情故事的进展,两代海军潜艇军官为了祖国海洋权益的巩固和安全的不懈追求渐渐铺陈开来。作家以充沛的人道主义激情否定了道德感日益消蚀时代的悲观预测,以一种积极的姿态把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现象和军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摆在人们面前,引起人们的深思。同时,不论是写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的军人,那种用满腔热情为英雄讴歌,为时代塑像,以及对军人生命价值的探寻和追问才是小说创作的终极目的。
  对英雄主义的追寻,在他的非军事题材小说中同样可见。小说《乔家大院》里就渗透了太多英雄主义的东西,这些都是基于现实基础上的历史投影,可以说是具有现实商业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年代戏。《乔家大院》通过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展示了以乔致庸为代表的“节俭勤奋、明理诚信、精于管理、勇于开拓”的晋商精神,表现了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中所浸润所凝聚的优秀品质,以及百折不挠、越挫越勇、勇往直前的进取意志。乔致庸虽然不是身经百战的英雄,但他确是商场中的精英、生命的强者,他与战场上的英雄在人生价值追求上是相同的,同样是作家笔下的英雄群像之一。
  如果说《乔家大院》是从中国优秀的传统商业文化中,解决什么是商人、怎样做商人的问题,那么,今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天地民心》就是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政治文化中,解决什么是官、怎样做官的问题。“祁隽藻当了46年官,他一生清廉,却辅佐了中晚清四位皇帝,晚清很多重要历史人物都是他的学生;他的为官理想是‘致君尧舜,使民小康’,有着‘天下大同’的理想主义精神,这种优秀的为官之道特别打动我。此外,他还是大诗人、大书法家”。朱秀海说,正是许许多多像祁隽藻这种人物的悲剧命运深刻地影响了大历史,才有了一个个让人感动、引人思考的不同时代的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