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在10月15至18日中共17届5中全会之后就会和我们见面了。其实,“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内容我们应当有所了解了,因为此前发改委在组织起草“十二五规划”的时候已经有所透露。就算不透露,大家猜也不难。
“十二五规划”的核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手段是:“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转变”;目标是: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这件事不是“十二五规划”才去做,而是现在已经在做,尤其是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做这件事的力度已经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而“十二五规划”期间,不仅还要不折不扣地做下去,还要更加强调。
不过,十二五规划中可能会多一个“新词”――包容性增长。 9月16日,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辞。于是,“包容性增长”一时成了关注的焦点。有专家认为,这个词可能会被写入“十二五规划”。
这个词是2007年由亚洲开发银行创造的,它现在好像没有一个明确、准确的定义。不过,我查了一下,发现它的内涵还是相当丰富的。最基本也是最核心内涵是:倡导机会平等的经济增长,让社会各个阶层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包容性增长”排斥单纯追求经济增长,更加强调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包容性增长包括七大基本要素:一、让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二、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三、加强中小企业和个人能力建设;四、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保持平衡;五、强调投资和贸易自由化,反对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六、重视社会稳定;七、重视公民情感、社会幸福。
为什么在2007年提出这样的概念?中国加入WTO之后,经济增长非常快。2002年到2007年,中国年均经济增速高达11.65%,尤其是2006年和2007年,经济增长更是达到了12.7%和14.2%的增长。
这么快的增长是否可持续?当然不可以。所以,当时亚洲开发银行就提出:中国需要的是“包容性增长”,重要不是增长,而是让社会能够更多地分享这样的发展成果。实际上,也正是从那时起,人们更多地关注到了发展的可持续问题。
没错!中国确实需要可持续地发展,中国的股市同样需要可持续的发展,需要“包容性增长”。我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中国的股市从来不讲求“包容性增长”。
中国股市的管理者一直沿袭着“股市为企业融资服务”的错误观念。而这个基本理念的错误,导致中国股市的系统性错误,也使得许多基本问题长期无法获得解决。比如,新股发行市盈率过高的问题,二级市场炒风盛行的问题,这都是因为基本理念错误而引发的系统性扭曲,这显然不符合“包容性增长”的要求。
规范的股票市场,管理者必须至少要将投资者和上市公司平等看待,而监管的核心理念是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他们认为,大投资者和上市公司是市场中的强者,他们有能力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但中小投资者经常是“被强食的弱肉”,所以需要监管者特别予以关照。
但我们呐?大投资者操纵市场的行为被纵容,上市公司的欺诈行为基本处于“民不举官不纠”的状态,而迫使中小投资者以赌博的心态投资股市。
再比如新股发行。为什么这么高的市盈率?当然是股票一级市场严重供不应求的原因所致。为什么这么多的钱堆积在一级市场?因为有大量超短线资金、根本不应该到股市上来的资金在炒新股。那证监会为了规范一级市场,规范新股发行定价,是不是应当想办法赶走这些超短线资金?当然应当。但他们管吗?不管。为什么不管?因为一级市场严重供不应求的状态是确保上市公司融资所必须前提。
至于股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受到侵害,我不管,愿赌服输。甚至把这样的畸形、把这样的不公称作“正常的市场行为”,全然不顾市场的公平性,全然不顾市场管理者塑造公平市场的责任。
错误的理念导致错误的市场。有人会问,这样的市场不是也持续这么多年了吗?是,但它不是作为公平的市场在持续,而是作为“赌场”在持续。股市和赌场都在自己的规则中持续,但我们到底要谁的可持续?
但愿“十二五规划”能改变这样的情况,而股市一切规范的前提是先规范“基本理念”,就像“单纯经济增长”必须转变成“包容性增长”一样,它首先是发展观念的转变。我们需要一个“包容性增长”的股市。
中国股市也需要“包容性增长”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