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企业家的最大差别在哪?


    近年对比中国和印度经济环境的评论性文章并不少见,但对于这2个国家的企业家如何进行思考及其决策和行动的背后动机,人们却知之甚少。据报载,英国调查公司You Gov最近对中印4000多位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和正创业者进行了一次调查,并由英国智库列格坦研究所进行研究,使外界一窥这2个国家的各自状况外,还将一些问题摆在了决策者和投资者面前。
    这2个国家的企业家都很看好未来,并且均有近一半的受访者认为,他们的社会较10年前更欢迎企业活动。但在对经济的乐观之外,2种不同的企业家精神也显现了出来。中印企业家创办企业的动机首先就有不同。当被问到主要的创业动机时,绝大多数印度企业家说是“想成为自己的老板”,而多数中国人的回答是为了挣更多钱。
    在这方面印度创业者与西方模式非常相像——当美国创业者提及创业的主要原因时,他们通常说“想拥有自己的公司”,而非“想积累财富”。
    但当被问及激励他们决定创业的其它原因时,近一半的中国创业者给出的答案都与国家扶持企业发展的努力有关,而在印度只有9%的受访者这样说。中国23%的创业者表示,他们在学校或大学学习的东西促使他们作出了创业决定,这想必是政府利用大学推动创业精神的结果。中国企业主提及政府采取的亲商措施或媒体所传达亲商信息的频率,是印度企业主的3倍。
    中印2国企业家在激励和动机方面的差异体现在许多方面。印度企业家更能得到亲属和周围人士的支持。21%的印度受访者说,家庭期望是他们企业家精神的源泉,而中国受访者中只有9%这样说,27%的印度受访者说他们从所结识的其它企业家那里获得过激励,在中国受访者中这一比例为18%。
    印度依赖亲戚关系的创业模式在企业融资中就有体现,49%印度企业主依赖家族资源创业,中国创业者中只有25%的人这样做。中国企业家更依赖银行,其中49%从银行贷款,印度企业家中这一比例为27%。而在对举债和对传统融资方式的利用方面,印度企业家的使用率也只是中国企业家的一半。
    这一现象引发了一些可进一步研究的有趣问题。比如,印度企业家会因为知道自己一旦创业失败就将伤及朋友和家族、而非某个非亲非故的银行,从而在创业前更加小心地研究自己的商业模式吗?中资银行在提供贷款前,是否能像印度家庭一样仔细评估创业想法的商业价值呢?
    对于影响创业的重要因素,印度创业者认为与获得融资一样重要的,是创新和承受风险的能力等内在品质。而对中国创业者来说,获得信息和知识比创造力更为重要。这显示中国创业者认为商业上的成功有赖于知晓并利用外部市场环境,而印度创业者认为成功源于适应不断变化环境的内在能力。
    中印企业家在看待自身与外部政策环境的关系方面也有很大不同。印度81%的企业主说,要想获得商业成功,重要的是有能力找到并绕开限制性法规和制度的方法。而中国93%的企业主说,必要的关系网(主要是与政府的关系)对成功有重要作用。概括地说,印度创业者相信,即使没有国家的支持,他们也能成功,而中国创业者则认为,他们的成功与政府有直接关系。调查显示,由于印度企业家往往是在政府和金融机构运转不良的环境下获得成功的,因此他们形成了一种独立而勇于试验的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