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中国模式论”,一个不求进取的精神符号!


罗莫引用秦晓先生的一段话扣人心弦。秦晓先生在讲演中郑重其事的宣称,中国现代化进程正面临着一次具有方向性的重大交锋,——“普世价值”与“中国模式”之争。:  

中国模式,其实就是归宿不到位的模式。最初,为了达到一个目的,制定了很多规则,最后,目的达到了,却因规则不符合,睁着眼睛说瞎话否定结果的情况很多,归宿到人为制定的规则即原则上才算了事。例如前几年计划生育,当初指标是家中无男孩难以承担繁重的家务及安全考虑等,准许双女户,为此采用绝育手术为手段达到此目的,但执行时却采用“硬让多一个坟,不让多一个人”的极端方法,为了官员的某个命令或号召奋斗不止,已经有证明不能做手术的,非要强硬做。现在许多农村家里没男孩受人歧视,也达到了双女户的要求,就是因为当初没按照绝育手术的行政要求做,却不得享受双女户的优惠待遇。又如,高考是选拔人才的手段,但对于已经成为标准的人才者,还在用高考模式衡量。

最终目的达到了,却因为中间的行政命令没被响应而坏事的情况枚不胜举。原则超过了人本,还要原则干什么?坚持原则还是修改原则,大家都能见到,这里不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