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后,如何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成为头等大事。
制约中国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的关键因素:
一是产业结构层次低,出口规模大但收益不高,贸易摩擦加剧,人民币升值压力不减,在人民币升值基础上却买什么什么就涨价,卖什么什么就降价,外需市场前景不明朗。外需的波动势必使外贸依存度达到60%的中国经济在贸易乘数效应下加大波幅。
二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投资成本上升,沿海产业转移趋势已经确立,如果沿海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大量转移海外,势必导致国内投资率大幅下降,就业锐减,经济增长率下滑。
三是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商品房伺机涨价,房地产业成为固定资产投资、银行贷款、投机资金的主要场所,这既可能进一步加剧经济结构失衡,助长经济泡沫,蕴含巨大金融风险,也因为房地产业的赚钱效应而使人们失去创新动力,因房地产价格攀升降低经济竞争力,危害国民经济长远发展。
面对三大风险,中国政府在经济决策中应对无误,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这可以从近期出台的三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文件中看出端倪。即2010年9月6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8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等房地产新政。
只有加快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的步伐,才能提高产业集中度,也只有产业集中度提高了,才能在国际市场掌握定价权;解决行业重复建设严重、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市场竞争力较弱的矛盾;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严重、国际间产业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的新形势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只有把推动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列为国家战略,在市场自发作用下已经出现东部沿海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基础上,明确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政策措施,才既能更好发挥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加速中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又能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腾出空间,在全国范围内优化产业分工格局,还能避免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海外,导致国民经济大幅波动,可谓三全齐美之策。
只有坚决遏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在前期已经出台多项房地产新政,而房地产价格增速放缓却依然坚挺的背景下,旗帜鲜明地继续加大房地产调控力度,特别是控制土地一级市场价格,剪短房地产商、银行、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链条,使房地产需求回归消费需求,而非投资、投机需求,甚至投资、投机需求挤出消费需求,才能形成合理的房地产价格预期,避免房地产泡沫膨胀造成的种种矛盾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