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汇率之争再度“烘烤”中国股市


  在温家宝总理刚刚于23日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面之后,美国国会众议院筹款委员会在24日投票,通过了一项旨在对所谓低估本币汇率的国家征收特别关税的法案。这一针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法案再次挑起了中美之间的汇率之争。

  · 尽快解除悬疑,加息越早越好

  · 中美两大股市究竟谁“主导”谁?

  这项法案试图修改美国贸易法,以赋予美国商务部更大权限,使之能够在特定条件下把所谓“货币低估”行为视为出口补贴,进而对相关国家输美商品征收反补贴税。而奥巴马则在与温总理会谈中明确敦促人民币升值,称中国应该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做得更多。

  我认为,美国方面所罗列几个说法都是难以处理的:1、中国的出口产业利用人民币长期被低估的条件已经获得巨大利益,即便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也是如此。2、如果继续纵容中国政府操控汇率就将影响全球经济的复苏。3、对于劝说中国加快汇改步伐,美国相信施压是有用的。

  中国的出口主体已经发生重大结构性变化,外资独资企业和外资参股企业控制了中国大量的生产环节和流通领域份额,并且,外资独资企业和外资参股企业更通过控制流通渠道攫取超额利润。表面上,中国通过产品出口获得了外国消费者贡献的利润,但实质上,中国自身资本获益有限。所谓的顺差,其实很大一部分是虚假的。外资依靠中国廉价劳动力和电力等资源,生产出产品大量出口,而中国的劳动者所获得的报酬很低,中国的资源被消耗、环境被破坏。

  美国人的失业不是中国产品价格低导致的,而是该国剩余资本选择“低廉成本生产地”的必然结果;如果使用美国人生产同类产品,则美国企业将仅能获得极低的利润甚至无法获得利润。

  在这种形势之下,美国仍然采取措施压迫中国人民币升值,其实是霸权思维作怪。他们既要中国的低成本服务,又要中国的高价格购买,希望以此维系他们的经济循环。我这样说,并不是否认国际间存在货币价格波动,不是否认汇率是解决国际贸易平衡的一个手段,而是为了说明,所谓国际贸易平衡终究是经济实力的较量,而汇率只是一个表象。如果中国的大量资本也在美国投资,继而把在美国生产的东西卖给中国市场,则美国贸易顺差可能迅速扩大。但是,在真实的中美经济实力对比下,这种可能是不存在的。

  ·  美国是如何沦为“汇率操纵国”的

  那么,新一轮汇率之争能给中国股市带来什么呢?

  一是炒作题材。受汇率升高之惠的行业将受到资金追捧。但低端出口型企业将受到打压。

  二是价值体系重估。前期受到宏观调控制约的不动产行业将受到资金青睐。美国国会鼓噪人民币升值,必将导致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效果缩水。这也间接打击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努力。

  三是改变宏观经济预期。美国通过国内的政治操纵就能够影响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效果,改变中国股票市场的预期,这显然不利于中国经济整体运作。固然,这是我们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本来就预计在内的因素,但美国政治集团的这种操纵依然会增加我们的被动,从而不利于稳定公众预期。

  结合以上分析,国内股市可能借此展开进一步投机炒作,大盘波动幅度将加大。管理层应当采取相应对策,稳定市场,对冲不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