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危险性


最近看了一位姓丁的鸟人写的一篇文章,文章中他大言不惭地说:他之所以主张把朱自清的《背影》从中学课本中去除,原因是朱父“违反交通规则”,翻越铁轨爬上月台给儿子买水果。如果课文中出现这样的情景,岂不是在诱导青少年不遵纪守法吗?这显然违背了教育的原则。看来丁某人绝对称得上一个传统的卫道士,在他是不愿意看到不驯服的孩子的。他故意回避朱父那浓浓的父爱。却吹毛求疵、无厘头地弄出个“违反交通规则”来!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如果按照丁某人的逻辑,我们任何一篇课文、任何一门学科,对孩子来讲都有着一定的危险性。

其实这个社会是十分恐怖的,尤其对于孩子,别的不说,就拿最近热播的动漫《灰太狼和喜洋洋》吧,这个儿童特别喜欢的动漫在丁学者眼里应当也是十分可怕的。或许它对女孩子来讲倒不失为一部好剧,而对男孩子们绝对是不适宜的,因为里边充满了太多女性对男性的暴力——红太狼经常性地暴打灰太狼。自从看了丁学者的言论以后,本人就不敢再让儿子看这部动漫剧了,生怕它把儿子诱导成将来的“妻管严”。

由此我不得不后悔起曾经反复给儿子讲的一个故事来,儿子刚接触电视时就迷上了《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成天要我给他讲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故事。说实在的,我从来不看动漫的,那笔下的图像晃来晃去的太假了。我这人特别讲现实,对虚假的东西始终生不起兴趣。在少爷强烈的要求下,在老婆大人无数次催逼甚至要施展红太狼对老公的那一套手段下,我被逼无奈就给儿子胡谄了如下版本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人生总有无良事,回头一看笑千年。看官,你道小子讲的是哪朝哪代的故事?它就发生在现朝现代的某个城市,主人公可不是一般人物,他们就是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话说有一天天气十分炎热。大头儿子这天放学很早,出来以后没有等到小头爸爸就背着书包往家里走。他家离学校嘛也不是太远,大头儿子可以走回去的。就快到家时他感觉口渴,赶忙到超市买了一瓶可乐。喝了几口后,他想,爸爸不久也要回来,这么热的天他也一定很渴。还是留一半给小头爸爸喝吧。回到家以后大头儿子感觉又渴得不行,于是又喝了几口。就这样一会儿他就把可乐给喝完了。

 他心想,坏了,自己本来想给给爸爸一个惊喜,可全被喝光了,这回可怎么在爸爸跟前表现呢?哎,有了,就在可乐瓶里倒点醋,再灌上自来水。嘿,这主意好。于是大头儿子就跑到厨房里迅速完成了这瓶新版的“可乐”。工作刚完成就听见嘀铃铃一声铃响,小头爸爸骑着自行车下班回来了。

原来小头爸爸加班晚回来了一会儿,到学校时发现儿子已经回去了。他想儿子步行回去一定口渴,不如给儿子买个冰激凌带回去,好给他一个惊喜。于是他就买了一个冰激凌装进裤兜里匆忙往家赶。一到家他就喊:“儿子,看爸爸给你买了什么?”大头儿子连忙出来,一看爸爸一条裤腿是湿的,就哈哈大笑道:“爸爸尿裤当了!”小头爸爸手往兜里一摸才意识到:坏了,原来自己匆忙往家赶,腿一动一动的把冰激凌的外皮给搞破了。冰激凌化了一大半没法吃了。咳,小头爸爸苦笑着说:“爸爸想给你个惊喜,却没做成。儿子,爸爸很渴,给爸爸来杯水。”

“爸爸,你就喝可乐吧,我特意给你买回来的。”

“嗬,你这臭小子,还能想着爸爸!平时没看出来。”

大头儿子很快把他那瓶“可乐”拿给爸爸喝,爸爸接过来一仰脖就喝了个精光。喝过以后感觉特不是滋味,忙问大头儿子:“这是什么可乐?怎么这个味道?”

大头儿子哈哈大笑:“爸爸,你猜猜?”

   小头爸爸踩了好久也猜不出来。

   最后大头儿子笑着说:“这是特制的酸酸水!妈妈成天说你不爱吃醋,其实你也很爱吃酸的啊。”

就这个胡编的故事我儿子可是百听不厌,他喜欢大头儿子的小聪明。我呢,没有别的用意。纯是为了逗他开心。但丁学者的理论突然使我担忧起来:是啊,我这个故事是完全不应该讲给儿子听的,万一哪一天他也像大头儿子那样算计我,我可不就凄惨了?我们对小孩子不能有一丝一毫的“误导”,像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都应该查禁,不能让儿童接触到。万一他们从中学会了“狼来了”撒谎怎么办?万一他们从中学会了不诚实、不守规矩怎么办?万一……太严重了!实际我们的语文课本都要从头再彻查几遍,把那些含有“违规”之嫌、有“误导”之嫌的文章统统格杀勿论。就选那些“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的花朵真好看”的文章好了。

教育千万不能出现“危险性”,所以语文课就请鲁迅退出,也请先生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