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患有抑郁症因而想自杀?【图】


[转载]新《红楼梦》十二金钗定妆照                   林黛玉患有抑郁症?

                      ■ 洪烛

   林黛玉是忧郁的。林黛玉为什么忧郁?就像患有轻度抑郁症似的?忧郁既构成对她内心的折磨,又使她的气质中有一种烟笼寒水的味道。让人越是看不透,越是想看,一看再看……林黛玉就这样唤起无数读者的的怜爱与好奇心。她把忧郁变成一种美。这种忧郁的美,似乎比薛宝钗那种健康的美、史湘云那种阳光的美,王熙凤那种泼辣的美乃至晴雯那种大大咧咧的美、袭人那种温柔体贴的美,还要迷人,还要具有杀伤力。

   林黛玉是一位不仅自己爱哭,而且能让别人哭的美女。她的形象,她的身世,她的性格,她的结局,赚足了读者的眼泪。她是中国古典文学长廊里罕见的悲剧美女。

   年幼丧母,恐怕是林黛玉与忧郁结缘的原因之一。体弱多病又是另一原因。“谁知女学生之母贾氏夫人一疾而终。女学生侍汤奉药,守丧尽哀。遂又要辞馆别图。林如海欲令女受制读书,故又将他留下。近因女学生哀痛过伤,本是怯弱多病的,触犯旧症,遂连日不曾上学……”当这位不幸的扬州女学生初进荣国府,与贾母相见便是抱头痛哭:“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

   黛玉真是哭着喊着进了娘家的娘家——贾府,故事至此,她还来不及想到:后面还会有更多的伤心事,还会有更多的眼泪要流。她注定是一个用自己的泪水浇灌自己长大的人物。她的忧伤全化作泪水,使大观园变得湿漉漉的,使《红楼梦》变得湿漉漉的,使心软的读者的脸,也变得湿漉漉的。

   林黛玉岂止是吃饭长大的,还是吃药长大的。潜意识里一定是用泪水伴服吧?药苦,可她的心更苦。有时,连她的笑都是苦涩的,她的命,也是很苦很苦的。用苦药来治疗苦命,究竟有多大效果呢?“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因问:“常服何药,为何不急为疗治?”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不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林黛玉长期服药,书里说服的是人参养荣丸,一种更多地是用于滋养的补药。这种药其实治不好她的病。更麻烦的,黛玉究意得的什么病,谁也说不清楚,连她本人也没搞明白。病因不明,又如何对症下药呢?难怪白请了众多名医,皆束手无策。惟一对林黛玉病情一眼看穿的,就是那个疯疯癫癫的癞头和尚。可惜他解说得太玄乎又太邪乎。连黛玉本人都视之为“不经之谈”,旁人听了更是如堕云里雾里。

   我倒是想试着做一点猜测。这种怪病无药可医,相当于不治之症了。根据癫头和尚的建议,出家是解决的好办法,最次也不能和外人(包括外姓亲人)打交道,方可保平安。看来这是一种心病,是心理上的而非生理上的。稍微复杂点的人际关系,都可能加重病情。得这种病的人若不愿去当和尚或尼姑,想保命的话,不能广交朋友,不能谈恋爱,不能结婚,自然也不能当官或做生意了。因为哪一样不需要接触陌生人啊。

   如果我判断林黛玉得的是抑郁症(哪怕是潜伏期的抑郁症),大家肯定说我危言耸听。但这种病的根在于心理而非生理,自然该属于精神病的大范围?这么看来从很早起,林黛玉的心理就处于亚健康状态了。

   估计六岁时的丧母之痛,使小姑娘受了重大的刺激?不,也许这种病根本上就是天生的。她一生下来,就生了这种病了。在三岁时碰见那位疯和尚之前,她记忆中就在不断地求医,不停的吃药,病几乎是伴随她一起出生,一块成长。

   这种病情不能见哭声,偏偏林黛玉自己就是爱哭的,又最容易惹得别人为之哭。林黛玉的多愁善感,譬如见花落泪,对月伤心,譬如伤别离甚而至于怕欢聚,都属于轻微的病态吧?

   这种病需了结尘缘。偏偏林黛玉的尘缘越系越紧,越系越密,越系越细腻,直至被缠绕得喘不过气来。这种病需斩断情根。偏偏林黛玉不仅斩不断,还不能自拔地爱上宝哥哥。

   这种病最好一概不见父母之外的亲友。偏偏林黛玉丧失了母亲又告别了父亲,孤身投入宦门深似海的荣宁二府,要见识多少人,要和人打多少交道啊,这种病不只好不起来,还会加重,发作……

   这种病最怕受刺激。偏偏林黛玉到大观园后,受了更多的刺激,更大的刺激。受了爱情的致命一击。注定她是没得救了。

   我为何说林黛玉害的是心病,是相思病呢?因为她在此之前已闹过一回。厉害的程度,简直相当于死过一回了。她无意间听见雪雁与紫鹃在门外平台底下偷偷议论宝玉定了亲了,是东府里的亲戚王大爷做媒的,“是个什么知府家,家资也好,人才也好。”

   “黛玉一腔心事,又窃听了紫鹃、雪雁的话,虽不很明白,已听得了七八分,如同将身撂在大海里一般,思前想后,竟应了前日梦中之谶,千愁万恨,堆上心来。左右打算,不如早些死了,免得眼见了意外的事情,那时反倒无趣。又想到自己没了爹娘的苦,自今以后,把身子一天一天的糟塌起来,一年半载,少不得身登清净。打定了主意,被也不盖,衣也不添,竟是合眼装睡……晚饭也不吃……紫鹃掀开帐子,见已睡着了,被窝都蹬在脚后。怕她着了凉,轻轻儿拿来盖上。黛玉也不动,单待他出去,仍然褪下。”这般自虐,简直是在找病、找死呢。

   清早起床,也不叫人,独自一人呆呆的坐着,对着镜子,只管呆呆的自看。“那泪珠儿断断续续,早已湿透了罗帕。”过了好久,才随便梳洗了,“那眼中泪渍终是不干。”紫鹃见她起那么早,又要写经,劝她别太劳神了,瞧黛玉怎么回答:“不怕,早完了早好。况且我也并不是为经,倒借着写字解解闷儿。以后你们见了我的字迹,就算见了我的面儿了。”说着,那泪直流下来。“黛玉立定主意,自此以后,有意糟塌身子,茶饭无心,每日渐减下来……从此一天一天的减,到半月之后,肠胃日薄一日,果然粥都不能吃了。”

   不仅如此,黛玉还很严重地有了幻觉:“日听见的话,都似宝玉娶亲的话,看见怡红院中的人,无论上下,也像宝玉娶亲的光景。薛姨妈来看,黛玉不见宝钗,越发起疑心。索性不要人看望,也不肯吃药,只要速死。”

尤其是还有幻听:“睡梦这之中,常听见有人叫宝二奶奶的。一片疑心,竟成蛇影。一日竟是绝粒,粥也不喝,恹恹一息, 垂毙殆尽。

   我前次作文猜测黛玉有抑郁症的倾向,在新浪博客贴出,有网友留言反对,说想自杀才能算抑郁症呢。

   黛玉不仅有了幻听、幻觉,疑心病加重,而且确实想自杀了。书里明明白白写着:“黛玉自立意自戮之后,渐渐不支,一日竟至绝粒。”她不仅找病生,还在以绝食的方式慢性自杀啊。“只剩得残喘微延”。身边的丫头雪雁觉得如此便是死的光景了。

   重病如此,似乎黛玉死定了,却又奇迹般好转过来。仅仅因为在病榻上,又偷听见侍书跟雪雁说宝玉与知府定亲的事黄了:“老太太心里早有了人了,就在咱们园子里的……老太太总是要亲上作亲的,凭谁来说亲,横竖不中用!”黛玉立马就缓过神来,要水喝了。“才明白前头的事情原是议而未成的,又兼侍书说……老太太的主意亲上作亲,又是园中住着的,非自己而谁?因此一想,阴极阳生,心神顿觉清爽许多。黛玉心中疑团已破,自然不似先前寻死之意了。”

   瞧,就因听了一句话,又想活了。你说这是什么病呢?是心病不是?书中已承认了:“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须系铃人。”

   雪雁觉得黛玉病的奇怪,好的也奇怪。紫鹃认为病的倒不怪,只是好的奇怪:“想来宝玉和姑娘必是姻缘,人家说的‘好事多磨’,又说道是‘姻缘棒打不回’。这样看起来,人心天意,他们两个竟是天配的了……那一年我说了林姑娘要回南去,把宝玉没急死了,闹得家翻宅乱。如今一句话,又把这一个弄得死去活来。”

   众人都对黛玉病也病得奇怪,好也好得奇怪议论纷纷。邢、王二夫人都感到疑惑。惟有贾母略猜着了八九。她看出林黛玉的这次怪病,跟贾宝玉有关。贾宝玉是林黛玉的心事,也是她心病的根源。贾母觉得孩子们虽是从小在一起,大了,还搁在一块儿,毕竟不成体统。“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王夫人虽认为“林姑娘是个有心计的”,但她揣测贾母的意思是:该赶着把他们的事办办了?

   贾母着急操办宝玉、黛玉的婚嫁事宜,并不是想让他俩合一块儿。恰恰相反,想让这一对有情人分开的。她并不是真喜欢,真欣赏黛玉的个性:“林丫头的乖癖,虽也是他的好处,我的心里不把林丫头配他,也是为这点子。况且林丫头这样虚弱,恐不是有寿的。”她相中的是宝钗,“只是宝丫头最妥”。这话其实也说到王夫人心里去:“不仅老太太这么想,我们也是这样。但林姑娘也得给他说了人家儿才好。不然女孩儿家长大了,哪个没有心事?倘或真与宝玉有些私心,若知道宝玉定下宝丫头,那倒不成事了。”

   也难怪贾母偏心于宝钗,王夫人同样如此。整个大观园,真喜欢、真欣赏黛玉的,又有几人呢?她是太阳春白雪了,太难跟世俗人群融为一体,亲密无间。她洁癖般的清高孤傲,根本就是这酒肉朱门里的异类。怎么搓揉,也捏不到一块去。

   挑选宝钗还是黛玉,来配宝贝孙子?这本身就衡量出贾母的亲与疏了。贾母觉得宝钗更符合自己亲上加亲的心愿。黛玉在贾母心里,还是稍微有点远了。

   黛玉生前对宝钗不无嫉妒,但临终前却没恨宝钗,也是对的。仅仅靠宝钗本人,她再挖空心思,如果没有贾母撑腰,没王夫人、王熙凤一干人等的支持,也不可能把宝玉跟黛玉拆散的,也不可能夺走宝玉的。除非,除非宝玉变心了。这是多么不可能的事情!唉,林黛玉偏偏信了。

   她不应该怨恨宝玉辜负了自己的信任,她应该悔恨自己对宝玉信任得还不够。

   但她不信也没办法。事实正明明摆在那儿:宝玉娶宝钗的新房,管弦齐鸣,远远一阵香乐之声,若隐若现,飘入黛玉独守的潇湘馆里……听,还是不听?

【待续】

北京往事 (平装)图片《北京往事》洪烛著   周一渤 摄影

                                   广东省出版集团 花城出版社 2010年8月第1版  

红楼梦》最经典对白是什么?【图】 《红楼梦》是宅男宅女的白日梦【组图】          《红楼梦》哪个丫环最“敬业”?【组图】 《红楼梦》是宅男宅女的白日梦【组图】
哪些清朝皇帝陵前不允许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