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原来铁掌水上飘裘千仞居然是俺老乡啊~ 二十多年前就看过的书,现在才反应过来!
他在里面提到的地方,应该是湘西四大古镇之一“浦市镇”(属于泸溪),明清时期因盛产生铁、木材、朱砂、桐油而闻名于世。"五里长街,万家灯火,商贾往来,舟楫蚁拥",十三省会馆,六十四座寺庙,展示了古镇昔日的繁华与文明。
俺家的祖屋就是大码头上的一幢大院子。只是离开小镇的时候太小,对小镇了解不多,所以那座铁掌山没有去玩过,不晓得是不是真的在前朝曾有过铁掌帮的存在。
或许金庸先生的灵感来自沈从文也不一定。与镇子隔江相望的是千年古刹江东寺(属于辰溪),被沈从文赞誉为“比北京景云寺还要好看”,那儿本人倒是在十五年前有幸去过。那时,映入眼帘的仅存一个主殿,显得十分孤寂。这座据说始建于唐代的庙宇,和古镇遥望了千年,互相倾诉着迟暮的凄凉。说不定以前就是铁掌水上飘的老巢呢~否则怎么看起来那么的底蕴呢!
时光如果倒流几十年,这是湘西人们心中的好地方。因为平坦,适合农耕,且紧靠沅江,水运发达,抗战时期号称“小南京”。如果是怀旧的浦市人,必然喜欢翻出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的那段描述,说明这里“先前曾经阔过”:
“三十年前是这个地方繁荣的顶点,原因之一是每三个月下省请领凤凰厅镇筸和辰沅水靖兵备道守兵那十四万两饷银,省中船只多到此为止,再由旱路驿站将银子运去。请饷官和押运兵在当时是个阔差事,有钱花,会花钱。那时节沿河长街的油坊常有三两千新油篓晒在太阳下。沿河七个用青石作成的码头,有一半常停泊了结实高大的四橹五舱运油船。此外船只多从下游运来淮盐、布匹、花纱,以及川黔所需的洋广杂货。川黔边境由旱路来的朱砂、水银、苎麻、五倍子、生熟药材,也莫不在此交货转载。木材浮江而下时,常常半个河面都是那种木筏。”
沿河的七个青石码头,临河的码头、风火墙、石板街已经消失不见了,变成一道水泥大堤。有人说,如果镇子能保持原貌,无疑是可以搞旅游开发的,这当年湘西四大名镇之首,要比凤凰、王村、里耶都恢弘些。但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失去的就将注定成为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