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有幸埋忠骨
——谒徐锡麟墓
1、这地方确实是杭州,龙井脚下的一块地,空阔,寥远。
2、徐锡麟墓是在漫步过程中无意发现的。
3、资料:徐锡麟(1873-1907),字伯荪,号光汉子。清山阴东浦人。出身商人家庭,自幼秉性刚强,崇拜英雄豪杰。21岁中秀才,无意仕途,好论国事,曾任绍兴府中学堂教师并副监督,开设特别书局,经销新书,宣传排满革命。创办热诚学堂,自任体操教员。1904年加入光复会,次年创办大通学堂,训练会党骨干,后捐道员官衔,去安徽任陆军小学堂会办、巡警学堂监督,以合法身份进行革命活动。准备浙皖起义。1907年7月6日,因事被察觉,仓卒举义,枪杀巡抚恩铭,终因寡不敌众被捕,英勇捐躯。
4、《出塞》.徐锡麟:军歌应唱大刀环, 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5、秋瑾和徐锡麟是表兄妹。《戊戌喋血记》载:秋瑾听闻徐锡麟之死很绝望,因此后来她放弃了逃跑的选择,慷慨就义。
6、辛亥革命纪念馆。资料:光绪三十三年七月六日,光复会领导的首次安庆起义爆发。徐锡麟暗中联络会党,约定在本年7月8日乘巡警学堂举行毕业典礼时进行突然袭击,然后与秋瑾的浙东起义军共同攻打南京。因有人叛变,毕业典礼突然提前举行,会中徐锡麟用短枪击毙安徽巡抚恩铭,其余文武官员慌忙逃走。徐锡麟与巡警学生百余人很快占领了军械所,后被前来镇压的清军包围,激战四小时失败,徐锡麟被捕。审讯中,毓朗令徐跪,徐说:“你还在洋洋得意,若慢走一步,即被余毙!”继而徐锡麟问:“恩铭如何?”联裕等骗以仅受微伤,徐气泄,低头不语。联裕接着说:“尔知罪否?明日当剖尔心肝矣!”徐锡麟闻语忽然领悟,大笑说:“然则恩铭死矣!恩铭死,我志偿!我志既偿,即碎我身为千万片,亦所不惜。区区心肝,何屑顾及!”期间徐锡麟执笔自书供词:“为排满事,蓄志十几年。多方筹划,为我汉人复仇,故杀死满人恩铭后,欲杀端方、铁良、良弼等满贼,别无他故,灭尽满人为宗。”当晚,徐锡麟被杀。临刑前,先拍小影,他神色自若地说:“功名富贵,非所快意,今日得此,死且不悔矣!”徐锡麟终年34岁,死后心肝被恩铭卫队挖出炒食。
7、绕步其间,头脑里浮现的就这句:青山有幸埋忠骨!
8、张承志的《清洁的精神》收尾有这么几句话:国家危亡之际非壮士们无 人挺身而出。他们视国耻为不可容忍,把这种耻看成自己私人的、必须以命相抵的 奇辱大耻—中国文明中的“耻”的观念就这样强化了,它对一个民族的支撑意义, 也许以后会日益清晰。 不用说,在那个大时代中,除了耻的观念外,豪迈的义与信等传统也一并奠基 。一诺千金,以命承诺,舍身取义,义不容辞—这些中国文明中的有力的格言,都 是经过了志士的鲜血浇灌以后,才如同淬火之后的铁,如同沉水之后的石一样,铸 入了中国的精神。 我们的精神,起源于上古时代的“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