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吗不纯情到底?


 

昨天去电影院看《山楂树之恋》,是朋友送的票。
故事简单而老套:文革期间,从城里下放农村体验生活的静秋,与同样从城里来农村搞地质勘探的高干家庭出身的老三,两人之间发生的一段据称是“史上最纯情的爱情”。爱情很罗曼蒂克,但结局很残酷:老三得了白血病去世。一段浪漫的爱情还没结出果实就过早地凋谢了。
也就是说,这段爱情其实只是两位年轻的城里人,在农村百无聊赖之际发生的一段故事。虽然故事的发生地在农村,但是跟农村人压根儿都没任何关系。玩浪漫的只是城里人。如果故事的主角换成一个城里人,一个农村人,也许,这部电影影射的问题将会更有社会性和现实性。
坦率地说,影片的结局拍得很失败。老三在弥留之际,见到了静秋。我不知道,这是老三自己在弥留之际想见静秋,还是他家里人擅自做主帮他最后圆见静秋一面的这个愿望。反正,最后的见面,静秋只是在不停地泣不成声,眼泪鼻涕一大把,不停地像祥林嫂一样在念叨。这完全破坏了整部电影的浪漫纯情基调。要玩纯情,干吗不纯情到底?要纯情到底,老三弥留时刻和静秋最后见面,那是绝对禁止的。静秋对老三的美好印象,一定要永远留在心底,而不能被老三病床上的形象破坏了。
男女主角纯情之后,主角之一必须要得一个白血病之类的什么悲惨死去,最大限度地赚取观众眼泪。这种琼瑶式的所谓浪漫爱情剧早就成了地摊货,现在,这种地摊货被张艺谋郑重其事地拾起来,还在大声地吆喝叫卖。
我记得,看完电影,我一位搞摄影的朋友说了一句:“影片的色调控制得还不错!”我觉得,这句话,算是给同样是摄影出身的张艺谋一个不错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