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最近在读的书有哪几本?选择的原因是什么?
最近频出长差,行李里带了几本:《马尔罗与中国》、《福楼拜的鹦鹉》、《人间词话》、《春秋左传》第三册,还有台湾版胡兰成的《乱世文谈》。
《马尔罗与中国》是有原因的,我一直对这个问题有兴趣,写过文章。《左传》是反复读的,也写过《小春秋》。手头有三套不同版本的,还有一套是缺册,有一册丢在飞机上了,这一两年差不多成了习惯,出门总要抽一册带上,带上却也未必一定读它。旧时航海有压舱石,放一块石头船才会稳,《左传》快成我的压舱石了。至于其他几本,就没什么特别理由,端详了一下,觉得有趣,可消旅途寂寞,便带上了。
近一个月以来,您认为自己读过的哪本书值得推荐。
很怕给人家荐书。读书这件事近乎隐私,招认最近读什么书已经有点变态,读了喜欢的书还要吆喝着推荐就更不正常。但很不幸,似乎评论家就是干这个的,而且照例应该说一本当代文学的,那么就是一本小说吧:夏榆的《我的神明长眠不醒》,一本强大而卑微的书,触及某些核心的精神困境,它不是令人愉快的,但你很难对它无动于衷。
您还记得自己最早读过的书是哪一本吗?您对于读书的最初体验是什么情形?
不记得了。大概是一本很平常的书。读得比较早的可能是《红楼梦》和浩然的《艳阳天》。至于最初体验,现在说的肯定都不是“最初”的,最初就是糊里糊涂。那时我母亲爱读书,临睡前拿手里举一本,孩子手里也照样举一本,人就是应该读书,如此而已。
您读书的速度怎么样?平均一年能读多少本书?
工作需要读的书,会很快。但读闲书会很慢,断断续续,有的书能读一年两年。当然,经常是有十几本书同时摊在那儿随手挑着读。有个词叫“獭祭”,说的是獭捉了鱼一定要摊开十几条,端详一会儿挑着吃。书是鱼,我就是“獭”,獭也不去统计一年吃了多少鱼。
对于您来说,阅读带来的最大快感是什么?
美味佳肴有快感,但人平日吃饭恐怕主要不是为了快感。读书于我如吃饭,是家常日用。不吃饭不行,不读书也不行,有没有快感倒在其次了。
您一年中用于购书的花费大概有多少呢?
没算过。我现在拼命劝自己不要买书,家里的书已经没地方放了。当然,女士们也经常劝自己不要买衣服,因为衣柜已经满了,可是见到一件合心意的衣裳……忍不住的。
您一定去过不少城市,包括国外的在内,您觉得在阅读氛围方面,哪个城市给您留下深刻印象?
台北。在诚品书店里,看书看到夜里两点。周围全是年轻的读书人,那时觉得安稳踏实,好像在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中间,虽然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