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http://news.sohu.com/20100913/n274887045.shtml (记者吴鹏)“河南蜱虫叮咬事件”的元凶或将锁定为一种新型的布尼亚病毒,而卫生部也正在组织专家制订“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诊疗方案”,从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上,对发现的感染病例,进行有效的界定和治疗。昨日,记者了解到,中国疾控中心有关部门已经从病人身上分离出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卫生部正组织专家制订相关诊疗方案。此次专家组成员不仅来自中疾控以及北京的医院,河南、山东等地的基层医生也加入其中。昨日,记者联系到专家组成员之一、北京大学医学部传染病系主任、北大第一医院徐小元教授,徐小元证实相关部门已经分离出病毒的说法。有专家称,“布尼亚病毒”是一个大类,而“新型布尼亚病毒”可能会被认定为一种新病毒,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布尼亚病毒自然感染见于许多脊椎动物和节肢动物(蚊、蜱、白蛉等),对人可引起类似流感或登革热的疾病、出血热(立夫特谷热和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等)及脑炎(加利福尼亚脑炎)。
其中,布尼亚病毒科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就是新疆出血热的病原体。我曾经在博文中说过(http://immunohealth.blog.sohu.com/159419501.html),虽然蜱可以传染多种病毒性和细菌性疾病,但根据症状来看,只有新疆出血热的病原体和无形体引发的疾病,最有可能。
现在,从卫生部专家组的意见来看,也是在这两种疾病之间。虽然,我也提到过新疆出血热的症状比这次蜱咬病重,但卫生部的专家发现,可能为同一病毒科的新布尼亚病毒引起,故症状较轻,病死率低。目前,卫生部正在积极制订相应的防治手册。因此,可以期待这次由蜱咬引发的怪病,很快就会被控制的。
应该说,在这次蜱咬病的原因认定中,媒体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大大推动了疾病研究的进展,病原体很快被认定,解决了2年多来,通过国际合作,也不能解决的难题。
由于新疆出血热等布尼亚病毒感染的病人,通过给予静脉输液,补充足量液体和电解质,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会有一定疗效,而且使用抗病毒药物,如病毒唑亦有一定效果。同时,通过使用抗血清,也可以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因此,可以期待,随着病因的明确,治疗方案的调整,病人的病死率,可能会进一步下降。
当然,由于有关文献也证实,在商城县及附近的河南与湖北等地仍然有无形体病的病例,因此,在具体病人的诊断上,还要进行鉴别诊断,和采取妥善的治疗措施(因这两种疾病的治疗措施有所区别)。以免贻误病情。
不过,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尽快建立血清抗体检测诊断方法及标准,鉴别布尼亚病毒感染和无形体病。我想,在如今这个时代,这不应该是什么困难的问题了。所以,我认为,蜱咬病的真相应该很快被揭示,大家不必为此而恐慌了。
北京大学免疫学系 王月丹 博士
于学院路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