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闹得沸沸扬扬的南京小龙虾中毒事件如今有了新的进展,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和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发布,南京出现的疑似小龙虾致病病例均属于“哈夫病”。
在南京小龙虾中毒事件发生后,各界对小龙虾的致病因素也做了多方探讨,最初一些专家怀疑是因为商贩用“洗虾粉”清洗小龙虾,而“洗虾粉”含有有毒成分所致。并声称“洗虾粉”的主要成分是草酸,草酸是一种强酸,酸性是醋酸的1万倍,摄入体内能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然而,草酸的化学性状并不稳定,在189.5摄氏度时就发生分解,耐不了“麻小”爆炒的高温。不少食物中都天然含有少量的草酸,少量的草酸进入体内并不会对身体产生明显的危害。
如果不是“洗虾粉”作祟,而是小龙虾本身的问题的话,在其他大量消费小龙虾的国家和地区,并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形呀!而且该中毒事件中的患者的就餐地点高度分散,为什么有的人中毒,而有的人没有中毒反应呢?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如果是消费者自身的素质问题的话,这些患上横纹肌溶解症的病人身体特征各异,也并无共通之处。
在迷雾重重的时候,真相揭开,原来是哈夫病在作怪。
那么何谓哈夫病?它的致病原因又是什么?
据中国食品饮料网记者调查了解,哈夫病是在食用鱼类产品24小时以内发生的横纹肌溶解症, 1924年该病首次在国际上被通报,因中毒事件首次发生在波罗的海沿岸哈夫地区,因而称为哈夫病。该病是一种疑团重重的病,致病原因目前并不清楚,国际上怀疑与一种尚未确定的毒素有关。
据了解,哈夫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横纹肌溶解的突然发作,伴随肌肉触痛、僵硬、酱油尿等症状。自1924年后,该病在波罗的海地区、地中海地区、美国、巴西均有发生,多与食用水牛鱼、淡水鳕鱼或小龙虾等有关,病例发生数很少,大部分患者基本痊愈。2000年,我国北京地区曾发生6例小龙虾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
值得一提的是,近百年来,各国对该病的原因作了探讨,均没有发现确切的病因。
中国食品饮料网 http://www.40777.cn/
如需转载 请说明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