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都赚钱的市场


    上个月参加了一个部长主持召开的关于房地产趋势的宏观研讨会,有两点让我大开眼界。第一是所谓宏观经济的两难,很多房地产调控政策是否会适度放松;第二,因为各地情况表现不一,是否该一刀切,还是应出台适合当地情况的政策。

 

    关于新政,本人认为短期内不会放松,认为调控政策有所松动,或是各地方一刀切,是误解。所以我们就别做这个梦,这个梦对我们不利。事实上,问题在于本轮调控到底要达到什么目标?调控多深才能达到中央的预期?到底要房价下跌多少才会满意呢?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这问题没有答案。

 

    魔咒不解除 政策不松动

 

    一个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工作五年,通过工资能买得起北京的楼吗?我看买不起。就连首付都难,除非他不吃不喝。跌10%他能买起吗?跌20%呢?还是买不起。那么,本轮调控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觉得,按照中央的说法,关于抑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目的已经达到,因为调控第一个月房价就已经不涨了。那么为什么还要坚持呢?

 

    第一,如果放松,房价会迅速反弹,如果允许地方政府出台针对地方的放松,房价也会反弹,反弹的力度可能会超过预期。钱还在,心不死,这是绝对不能放松的第一个理由。

 

    第二,房地产是政治问题,这个魔咒还没有解除。所谓房地产成为政治的魔咒,就是指它令年轻一代对未来没有希望。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年轻一代对未来失去希望,这个国家和民族肯定出问题了。这个魔咒怎么解除呢?我认为是批量推出保障性用房,这是解除房地产魔咒的重要前提,保障性住房什么时候能够批量推出,宏观调控什么时候便可以放松。

 

    保障房不大量推出 调控就是长期行为

 

    保障性用房现在欠了多少呢?深圳保障性用房占商用性住房不到6%。有些城市比如哈尔滨,情况会好一些,因为还有单位自建房,但保障性住房占商用性住房也不超过25%。在香港这个比例是多少呢?是47:53,保障性住房占到住房总量的47%。新加坡则达到80%,保证了居者有其屋。中国的房地产,在保障性住房这个前提没有实现之前,调控就是长期的。

 

    保障性住房的推出,路很漫长,原因在于保障性住房是政府主导的,既当包工头,又搞设计。这个迷局需要用创新来破解。怎么破解呢?尽快将今年推出的保障性住房用地推向市场。怎么才能尽快地将其推向市场呢?干几件事。

 

    首先,政府不能当包工头,不能去建房子,也别去设计,政府只管标准。房子的标准和适合申请保障性房屋的标准。

 

    一般商品房都有20%左右的利润率,而保障性住房只有3~5%,那么开发商凭什么愿意做保障性住房呢?要把商业部分进行全权划归,开发商爱怎么卖赚取利润各凭本事。把保障性住房定价按市价的1/3,图纸批准后开工那天就推向市场,让合格的人来认购,迅速地将批量保障性住房推向市场。到了那个时候,我觉得对商品房的政治打压才可能会结束。

 

    因此,未来中国房地产一定普通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两大市场,两大市场都有钱赚,而且保障性住房对于资金实力欠缺的开发商而言可能更好,因为银行会提供更优惠的按揭,政府也不会打压,资金周转率要高出普通商品房很多倍。

 

    做好面对两个市场的准备

 

    调控时间的长度决定了这次调控的深度,有信心,有现金流,并提早看清楚形势很重要。批量推出保障性住房是恢复正常秩序的前提。我呼吁大家关注这种趋势,这是未来发展所向,否则中国房地产市场永远达不到国际标准。

 

    我们的主流开发模式现在面临挑战。以往那些“发展靠融资,利润靠涨价,缩短时间就恐吓”的套路肯定不行。那未来怎么走呢?要回答几个问题:

 

    ——如果价格不变,成交稀少的局面再延续半年一年,现金流如何解决?

    ——既有的“发展靠融资、利润靠涨价”模式如何突破?

    ——面对“两个市场”,我们做了什么准备?怎样的布局和模式才能持续发展?

 

    我发现我们行业比资本市场对我们的估计乐观很多,这非常奇怪,因为资本市场的估计常常是对的。在这种情况下要热卖,而且价格还想牛,我觉得特别难,但也不能靠恐吓的方式。消费者普遍处于观望,怎么办呢?

 

    我觉得第一是创新价格,刚入市的时候一定要理性;第二是销售人员与消费者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绝不是恐吓的关系,而应是信息价值展示的关系,是顾问的关系。你恐吓人家没用,你越恐吓人家越不买。全国来讲,一线城市已经大受影响了,在这种情况下有没有市场?一定会有。怎么把握?一定要深思熟虑,把产品的价值挖掘出来,对客户的理解也非常重要。

 

    淡市中热卖,我觉得这个没什么诀窍,一是要理性,做足功课;二是注重产品线,这是基于公司发展的战略,我们不是挣一笔钱就完了。战略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包括拿地。像是未来的旅游地产,深圳的华强集团搞了一个3D乐园,与高科技整合。廊坊华夏的工业园项目,进行土地一级开发,目前各省都请他们做工业园。江苏启秀正在进行汽车城包括汽车物流的持续经营。所以说未来的重点就是创新,中国的房地产未来的路越来越清晰了,两个市场然后大城市化,尤其是大城市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