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假地产的三个“杯具”


 

 

 

贫富差距扩大,催生了越来越的度假需求,业内很多人开始折腾度假地产,但同时,也被度假地产加倍折腾-------这本身就是一个杯具!

度假地产兴起的前提是闲暇时间增多、可自由支配的钞票增多,所谓的“有钱有时间”;以及城市化毁灭环境后,紧靠便捷交通而带动的一种新兴地产形式。

当然,新兴地产的实质还是地产,只是换个名字再忽悠罢了。

对于京、沪、广,以及成都这样的大城市来讲,由于“先富起来一批人”(虽然有人说先富起来的不是人),加上城内工业毒气、废水环绕,和往外突出的交通线,周边的度假地产升温就是历史的必然。

记得笔者初涉房地产哪会,读了不少废书,听了不少屁话……由于当时勤奋好学,一概“细嚼慢咽”的结果,使得现如今每每回忆起,都是一种想要呕吐的感觉。言归正传说当时的“砖家”以及“学者”以及现如今充斥市场的“大师”和“神仙”,再联想到度假地产被折腾的现状,禁不住从度假地产里拣出三个“杯具”。

第一,没有核心资源,怎么办?

众所周知,度假地产,必须以优美的景观资源为核心,不论是杭州西湖还是戈壁大漠。但偏偏天公不作美的就是在改革开放的这几十年之间,凡是工业化到过的地方,无不满目疮痍,山河破碎,现如今,想要找一方真正的净土,真的比找个特务还难!大多数项目其实最大的难题,就是没有核心的景观资源,即“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是”,还想做的“什么都是”,那真是痴人说梦!!与那种傻逼呵呵的¥¥¥合作过的,一定能体会到这其中的可笑和无奈。

那么,没有核心的景观资源,怎么办?像丽江一样,做嫁接?像芙蓉古城一样,搞复兴?像迪斯尼乐园一样,依附一个主题?还是其他……

选择那条路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身的实力和专业程度够不够。很多项目,包括前一段时间自己参与折腾的项目,目标都不错,方向也是对的,就是实现的路径不平坦,甚至很坎坷。在这样一个时候,最基本的核心资源就是人才资金和实力,但可悲的是,这退而求其次之后,三要素还是残缺不全。没办法,这注定是一个悲剧!

第二,概念造不大,怎么办?

度假地产项目开发的特点是:规模大,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期长。 而且往往是自己手里只有一小块地,却想通过给政府造概念,撬动更多的土地回来。总而言之,就是需要造个大概念。

那么,度假地产的概念何为“大”。“大”的概念,是从广度上去延伸,还是从深度上去挖掘?(千万别想着两面讨好),集中兵力歼灭跌敌人才是王道。两条路径都可以,哪一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成都市政府的“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大概念,国家“建设和谐社会” 是大概念,同样,打造一个“天人.人间”顶级休闲会所也是大概念,至少他们都产生了你所需要的影响。

在这个问题上,有个前提务必要提醒下自以为是的概念家:你跟政府玩概念就是“班门弄斧”“关公面前耍大刀”。要知道,中国的官员,就是以造概念为生,以画饼为长项。如果不能确保喊口号喊出新意,拍马屁拍出亮点,那就一定从市场的角度以“专家”自居。你看,老王一伙“活神仙”就是那么干的,在政府面前,处处把自己往“市场大夫”的角色塑造。虽然,提的概念都很一般,但是真正摸准了对手的脾性。

 

第三,打着度假旗号,想做地产,怎么办?

虽然度假地产的核心是“度假”而不是“地产””,其产品形式是“度假服务”而不是“房屋供应”。 但现实中,没有那个“瓜娃子”想要投身度假产业,真正为地区经济发展做贡献,大多想“干一票”就走。

但问题就在于,你提的概念就是打着度假旗号,里头又要装那么多的住宅项目,老兼巨猾,吃仁不吐骨头的官员,会看不出者其中的猫腻?在这一点上,很多人都是自作聪明,想骗这骗那,最后还是把自己给弄哭了……

当然,关于这个问题,大家都是心知肚明,你就把住宅包装成“低碳小镇“节能减排示范区”“风情居住观光区”,……反正,概念是可以强奸的!再多些度假篇幅,甚至把高尔夫地块弄成“千亩草场”,也还是可以忽悠。毕竟,官员头上还有官员,大家都能交差也就罢了……

 

说起这种概念性的东西,其实是一肚子的火气!尤其是遇到那种地块什么都不是,还想搞的什么都是的主,确实连撞墙的欲望都有;从这个角度讲,杯具的不仅是项目,还有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的人。

M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