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大德 必得其位


 

     作者:利奈尔

  我们这些普通人,在尽孝道这件事上,当然就无法和大舜相比了。即使是后来的帝王们,贵和富当然是没有说的,但是,在德上要达到大舜的标准,就非常难了。我们看历史上有些朝代,刚刚被继任者推翻,宗庙就被焚毁,皇族子孙就被追杀,祖先的尸骨都要从地下掘起来锉骨扬灰。这就是你的德行不够啦!德行不够要想光宗耀祖、福泽后人,根本谈不上。

  我们普通人只能以普通人的方式尽孝,能做到《弟子规》里边“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等等要求,就已经很不错了。现代人真有孝心的,在孝道上做得好的,还真是不多。别人我不知道,起码我自己,就做得很不够。父母虽然也住成都,在同一个城市里平常也难得见一面,只有每周六下午书院上完课以后,才回父母家吃顿晚饭。为了每个星期的这顿晚饭,父母都会忙整整一天,估计儿子要到家了,母亲就会站在阳台上等候着,远远地看见儿子的身影了,就赶快通知父亲去厨房里炒菜。每次我到家都用不着拿钥匙按门铃,大门永远都是敞开着的。他们跟亲戚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总是说这个儿子是如何的孝顺,说每周都会准时回家吃饭。想起真的惭愧啊!现代人对于孝顺的标准,已经降低到“每周准时回家吃饭”了!说到这些,就觉得我们和古人比起来,真是相差太远啦!

  下面孔夫子接着说“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这也是从孝道说起的。这是孔夫子的一个总结,从德出发谈到了位,谈到了福禄,谈到了名声,谈到了身体的健康长寿。

  我们以前讲《易经》,其中有一句“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大德之人称为圣人,圣人就必得大宝之位。后人把大宝之位当成了天子、皇帝的专利,其实,有些皇帝有其位而无其德,结果一定不好。所以,真正的大宝之位,应该体现在德上,它不是世俗里的东西,而是体现在精神的至高无上的领域。孔夫子在这里,是说虞舜有圣人之德,所以能够得到圣人之位,能够荣登大宝。

  孔夫子虽然生前没有得到大宝之位,但去世以后,被尊为素王,也算是得了大宝之位。他老人家在后世两千多年里,得到了人们的尊敬,不管哪个朝代,最终都要把孔夫子立起来作为楷模。虽然近一百年来,“打倒孔家店”的声音喧嚣不已,最终还是打不倒,现在更是重新得到世人的敬仰,在世界上反而比以前传得更广。我们看看全世界,已经开张了多少孔子学院啊!所以真正是大德必得其位,必然会得到别人的尊敬。这是在精神领域当中的大宝之位。

  道家圣人也同样如此啊!虽然老子是当隐士的,生平就像神龙一样见首不见尾,骑着牛西出流沙就不见了,但是,因为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经》,千古以来对中国文化影响多大啊!所以,老子也是得了大宝之位的,在道教里称为太上老君,供在三清殿里作主尊。也许大德们并不在乎得这个位,但他的德行到了,就必得这个位,这是天理。

  从这个角度看,中华文化是饮水思源、继往开来的。不管你主观如何,只要你的德行真正达到了那个高度,后人一定会记住你!所以说大德必得其位。那么“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又怎么讲呢?这些财禄、高名、福寿,还是从“德”这个地方生出来的。真正有了圣人之德,你无心求位,大宝之位自然而有;无心求福禄,福禄自然而来;无心求长寿,寿量也会自然绵长。总之,只要有了德这个根本,你的名声、福禄、健康、子孙等等世间福报,都会如影随形。

  所以,我们学传统文化的时候,一定要知本末。《大学》里面专门说了要知本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什么是本?什么是末?修身为本嘛,修身就是修德嘛!我们看,在这一系列的德、位、禄、名、寿等方面,德就是本,其它的都是末。只要把本抓住了,就能够提纲挈领,其它的一切都会不请自来,不用你去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