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主先天”决不意味“先天”自然主“后天”


 

 
 
 
  “肾主先天”决不意味“先天”自然主“后天
 
 
 
 
中医学把肾称之“先天”,或称“肾主先天”,或称“肾为先天之本”,阐明的是肾为发育生殖之源,属自然属性,意指是父母给的,有显著遗传特征内涵。诸如,有的婴儿出生后存在的发育障碍——“五迟”、“五软”、“解颅”等症。所谓“五迟”即站立、行走、长发、生齿、说话较正常婴幼儿要晚得多;所谓“五软”即头项、口、手、足、肌肉均痿软无力;所谓“解颅”,即头缝裂开不合前卤宽大。这些均与肾虚、先天不足有关,故在治疗上往往与补肾为主。
可见,所谓肾主先天,是指肾的系统生理功能对人体的重要性而言。因为中医学认为肾不仅有藏精、主骨、生髓,且骨髓又主脑,以及提供各部器官热能等重要功能,而且肾精的盛衰,还直接影响着人的生长、发育、衰老和生殖能力。其主要阐明的内涵,还有五脏六腑水谷所化成的精(即后天之精)来滋养脏腑和肢体,也即是肾脏所藏之精。其来源于饮食化生的不断补充,只有这样才能维持人体生命与生命的生长发育。足见,“肾主先天”,或称“肾为先天之本”,决非是指肾的“先天自然决定了“后天
肾为发育生殖之源,是指肾为藏精之脏,也就是说肾的藏精功能决非是仅指本脏。正因为肾的这种功能,才有了《素问·灵兰秘典论》的“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这里的“作”,指动作或工作;“强”,指负荷能力。“作强”,的内涵是耐劳、动作轻劲有力;“伎巧”,是精巧敏捷的涵义。凡肾精充盈而骨髓足者,就将精神健旺、精巧敏捷、筋骨强劲力足。否则,就将精神疲倦、腰酸骨弱、头脑健忘动作迟缓等。
所谓“肾阴”是与“肾阳”相对而言的概念,“肾阴”又有“元阴”、“真阴”、“肾水”、“真水”等之称。“元阴”指的是肾精,而“元阳”指的是命门火。肾阴亏损则致使命门火偏旺。“肾阴”指本脏系统生理功能的“阴液”(包括肾脏所藏之精),是“肾阳”功能的物质基础。一旦“肾阴”不足,“肾阳”就会亢奋,出现“相火妄动”的病理现象。
所谓“肾阳”又有“元阳”、“真阳”、“真火”、“命门之火”等之称。“肾阳”寓于命门之中,为先天之真火,是肾脏系统生理功能的动力,也可认为是人体热能的源泉。肾所藏的精(包括“先天”与“后天”之精)均需命门之火温养,才能发挥其滋养的作用,特别是人降生后的“后天”脾胃之火,只有先天命门之火的温蒸,才能在人之初发挥消化输布的作用。
脾主运化,指的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主要靠营养。脾胃能化生饮食,并把其精华输布全身,所以,称脾胃是“后天”之本。只有通过“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也即是以“后天”之本补“先天”之本,“先天”之本才能延续。一旦“后天”的脾胃之本衰竭到不能补“先天”之本的地步,生命自然也就将终止。因此,那种把“肾主先天”认为是人的生命长短,完全依赖“先天”之本,甚至认为“元阴”、“元阳”是不可能补或是补不了的,若是要能补或能够补上,那么,人的生命就将会无限。显然,这是一种误解,因为这种解读不仅道理不通,也与实际人的生命运动和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