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难使本轮调控成“空调”
文/王泽金
近段时间有关房地产的“虚假”消息很多。一会儿传出“国资委授意央企拿地”,遂即国资委发言人就出来辟谣;一会儿散播出“三套房贷松绑”的消息,但住建部 、央行有关负责人很快出面澄清;一会儿又流传“房地产市场调控有关政策可能取消”,然住建部等三部委领导立马强调“新国十条及相关配套政策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执行”;一会,又传出“2012年将开征房产税”,可国家税务总局负责人也很快出来表态:“目前未有收到任何有关房产税征收的通知,有关房产税具体细则的制定更无从谈起……”
“流言”四起。一方面是有利益集团企图通过操纵个别媒体以及个别所谓的专家,炮制假消息来探究政府调控的方向与力度;一方面是民众、媒体,甚至一些地方政府的有关领导,因对历年来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朝令夕改”的惯性思维,对政府及政策的有效执行失去了信任;另一方也是各级政府在面对房地产、尤其调控正在进行时的敏感时期,“谈虎色变”,不敢谈不愿谈,造成了政府与媒体、民众之间的信息通路短路,社会获得信息、解码信息的过程不通畅,给流言的诞生提供了滋长的温床。
而如此来,广大的购房者的购房计划、部分开发商的营销策略变得莫衷一是、无可适从了——购房者难以判断市场走势,期待房价下降又担心本轮调控戛然而止,想入场又害怕买在高点,持币待购又心情忐忑;部分开发商仍然坚信中国的城市化还会带来房价的高涨,各种流言疯传更使开发商抱着调控随时可能中止的幻想,不愿意随行就市推盘降价……大部分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也就陷入了胶着状态。
与此相“辉映”的是个别果断降价的楼盘销售形势竟然十分可观。如万科在全国促销楼盘热销,杭州丁桥颐景园、保利·东湾等楼盘低价开盘,逆市热销——这是“没有卖不出去的房子,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之名断的正面写照,也是购房者对未来房价走势不确定、对楼市调控效果不敢乐观的屈服“抗议”。
回到本轮调控政策本身,与前几次相比,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些区别,如本轮调控政策更重、更急、更全,从对不合理需求的抑制,到促进供给的增加,以及保障房的提升都全面超过了以往几年的调控;另外政府在土地供给计划的大幅提升以及对中央对闲置土地的查处力度亦是以往调控难以望其项背的。因而,有理由相信,本轮调控将或可打破以往的怪圈、进入良性运行轨道。
实际上,结合目前各方面的情况看,鉴于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而随着人民币升值压力,未来一段时间政府防止热钱入流、防控物价上涨的压力仍然很大,因此短时间内松绑房地产调控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另外,与此前“流言”传出内容及传播渠道相比,最近《人民日报》及新华社等官方渠道发布的一些消息更应该值得我们重视:7月12日,住建部、银监会、国资委三部委分别表态称现有调控政策没有任何变化,集体否认调控政策松动的传闻;目前,国土部与银监会正在对囤地和闲置土地的房地产企业进行梳理,全国1436宗土地进入监管视野;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明确告诉社会,接下来国土部将实行更加严厉的土地政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强调,政府会坚决执行遏制部分房价过快上涨的决定,否则会失信于民。
无独有偶。最近中央高层就房地产政策的表态再次为房地产调控走向树起方向牌。7月16日,温家宝在北京表示,政府将继续管好房价;7月22日,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房产调控做出指示:继续做好房地产调控……
流言止于智者,流言难改真相。因此,随着开发商现金流的逐步枯竭、年底应付款应还款压力的增大,以及政府在土地闲置查处、土地供应加大、保障房供应比例扩大……我们应该有理由相信,本轮房地产调控不再继续是“空调”。
注:本文为《楼市》杂志(8月5日出版)上半月“楼事时评”文章。欲了解《楼市》杂志的精彩内容,请参阅2010年8月上半月版《楼市》,各大报刊、书店均有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