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样才能在阅读过程中找到快乐


杨老师:

您好!有些问题我很想请教于您。

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找不到快乐,看书看一会就有些脑筋迟钝,对书中的内容吸收的也不是太好,不管看什么书都是这样,就算是对我们学生最有吸引力的小说也是这样,我看了您的“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那篇文章,我现在写了一张小纸条,在上面把我希望的一些优秀品质和心理状态都记了上去,也写下了关于阅读的暗示,时不时拿出来看看,比如上学的路上。不知带这样做是否正确,是否有效。

总怕做不好,总爱担心。比如这次月考时,我就会想我万一写着写着走神回不来了可怎么办,我万一写不完可怎么办。虽然我担心的事情很少发生,而且就算发生了,我也没有感到太强烈的刺激,可是就是好像形成了习惯一样,没完没了的担心,患得患失,一件事接着一件事。我父母原来对我要求很高,现在不是了。

我在生活上也是很懒散的,父母很娇惯我,什么家务都不让我做,我家境也不算富裕,就是一点小事他们也总爱夸我,。从小就知道节省,为了一两毛钱就能来回跑好几趟。而且觉得生活低靡,放假了觉得也没劲,开学了觉得也没劲,去逛商场也没劲不知道自己挑选的东西到底好不好,贵不贵,购物也没劲,小的时候有时很想吃一样东西,但是如果超过两块钱的话,我就会克制自己,让自己忍着。从小学习也好像总是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现在经过几年在外求学,也受了不少冷落和打击,这种感觉也没了。而且我感到我的心情也影响到了身体,我经常手脚冰凉,夏天也这样,眼睛眉毛也是往下长得。

我受够了这种生活,虽然我的成绩不错,但是我一点快乐的感觉也没有,我还没有我们班的那些倒数几名过得开心。您能帮帮我么,我怎么做才能让我的生活有色彩起来。

这位同学:

您好!关于你“在阅读的过程中找不到快乐,看书看一会就有些脑筋迟钝,对书中的内容吸收的也不是太好”的问题,首先我认为是你没有分清楚读书与阅读,读书有两个层面——一个是为了生计的需要读书,另一个是为了个人的人生、生活需要读书。所以我认为读书更多的是功利性的谋生;阅读在于个人主观感觉,更多的是个人的兴趣,所以要想在阅读中找到快乐,那么就需要你盘点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什么,自己最感兴趣的是哪一方面的内容,然后找一些自己最感兴趣方面的书籍去读,这样你就会从读书中体验到快乐。关于为了个人的人生、生活需要读书的问题,也就是你现在所学的课程,我把读书的方法发给你供你参考:

第一,读课本应该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特别要集中力量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人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同时要找出知识疑难点。

第二,读课本,画出方法(研究问题的方法)。疑难点在课本里,研究问题的方法是在研究解决各个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而且一些典型的、常用的方法还会在书中多次反复出现,阅读课本时应该多留心、多揣摩,逐步加深对研究方法的领会。

第三,每一门学科的知识点都是有特点的,看书时全明白,合上书后又怎么样?做题时能不能运用?这都需要知识点在脑海中落实到位。每看完课本的一部分,不用课本能不能了解里面知识点的区别和联系,这很重要。基本概念需要正确的理解,要把最细致的地方搞明白,虽然数学、地理、历史、政治等都很重视整体的知识架构,但最基础的还是一个个知识点,只有把一个个知识点扎实掌握了,那么你也就会“一看见题目就知道怎么做”了。

第四,要做到以书为主,以题为辅。看书时要注意我们在平时的联系和考试中,错什么补什么,每个环节都有对应的知识点,不要排斥滚动式的知识点复习,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还要反复看,这样逐渐就能演变成板块式的知识点,形成整体知识网络。

第五,掌握知识点不是单纯指看书背下来,而是掌握知识点在生产、生活中的联系和应用。看书时能懂,合上书就忘记是不行的,将课本中内容在脑海里反映出来才可以。

第六,分析比较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用弄得太复杂,比较的方法很多,比如图形法、列表法、图标结合法等。锻炼自己的发散思维和知识点的迁移能力。做这项复习时靠的是归纳课本总结方法,而不是靠大量做题。

第七,读书的时候多总结,然后自己给自己提问题,把问题都写下来,然后再逐一解决问题,同时做到一边看一边自己列提纲,把每章每节的主要内容都写下来,这样有助于理清脉络,顺畅思路。只要你把课本上所有的知识点梳理、理解和消化了,那么你的成绩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第八,在日常的学习之中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关键点(比如词语、概念、定义、基本语法、逻辑、章法、定理、公式以及具体的运用和计算)尽可能烂熟于心,同时在学习、听讲、笔记时善于抓住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并把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分解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达到加深理解记忆,灵活运用的目的。在用好、学好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再做相应的题目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做完题之后要思考总结解答这类题目的技巧,从而使自己有效掌握知识以及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

你说“总怕做不好,总爱担心。……,没完没了的担心,患得患失,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对于做某件事情之前的担心其实是很正常的心理表现,也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既然是很正常的心理表现,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有意识的去消除和摆脱它,而是以平常心来对待它,也就是当你对做某件事情感到担心时,用内心的语言告诉自己这是我自己在为自己制造紧张、焦虑和恐惧,其实我做什么事都是以实际行动来努力的,只要我尽到了最大的努力,至于成功与否就交给命运了当我们用这样的心态来看待问题时,那么我们就会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坦然面对,这种担心就会随之消失。如果你在做事的时候“一件事接着一件事”的想而影响了当前所做的事,那么你就用“橡皮圈”提示的方法,适时提醒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当前所做的事上来。在手腕上戴一个橡皮筋,当你在做事的时候“一件事接着一件事”的想而影响学习时,就及时拉橡皮圈弹击自己,提醒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当前所做的事上来。

你说“我受够了这种生活,虽然我的成绩不错,但是我一点快乐的感觉也没有”。洞灵子在《薄白学》中指出:人世界有一种要得便得、要失便失的东西,此即是情感。例如幸福,你觉得幸福,你便幸福;你觉得痛苦,你便痛苦。愁绪与快乐、紧张与轻松、爱与恨、幸福与苦闷等对应之情感,仍是可以“按需分配”,要之有之,要多少有多少。你丢失愁绪,即获得快乐;丢失紧张,即获得轻松;丢失恨,即获得爱;……。在心理情绪之上,南宋陆象山的名句“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即是印证。这段话的涵义是什么呢?一句话,“快乐来自于思想”。“快乐来自于思想”这句话虽然简单,但它真的可以让我们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如果你一心想着他人对你不看好,那么你所看到的就是厌恶、鄙视和漠然的眼神,当然焦虑、紧张、苦恼、悲观的体验就会自然而然地涌上你的心头眼底;如果你一心想着他人对你是关心、关注、爱护、肯定和尊重的,那么你所看到的就是关心、爱护、欣赏、肯定和尊重的眼神,当然你所体验到的也就是幸福、愉悦、快乐和爱的感觉;如果你想着快乐,你就会快乐……。改变思想,你就改变了行为和经验,它就是这么简单!

其次,盘点一下自己的优点,哪怕是很小的优点也不放过,做自己最拿手且最感兴趣的事,并力争取得成功;做举手之劳就可成功的事,特别是助人方面的;尊重、欣赏和赞美他人等等。通过自我激励、自我认可,以及他人的激励和认可来获得愉悦和快乐。

第三,要以平常心来对待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障碍,以及他人的脸色、眼神。我们知道,天有阴晴月有圆缺,生活中的障碍和困难时时会遇到,所以我们要放松情绪——用“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的心态来对待。使用一些平静、放松的语句,进行自我暗示——“我生活的环境很安全”、“我在这个环境中愉快”、“我的一切都是轻松、快乐的”,而不是否定或者是贴标签式的一些负性的评价。同时用内心的语言激励自己:“我很棒”、“我表现得很好”、“人们都很喜欢我”。凡事尽可能往好的方面想,多看积极的一面。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因为有能力才会有自信,才能挑战自我走向成功。

第四,当脑中总是胡思乱想,坐立不安,百思不得其解,痛苦异常时,可采用自我刺激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如在胡思乱想时,找一本有趣的能吸引人的书读,或从事紧张的体力劳动,忘却痛苦的事情。这样就可以防止胡思乱想诱发负面的情绪加深加重,同时也可增强你的适应能力。

第五,主动去参加体育、文娱等集体活动,这些活动由于随着生理机能和血液循环的加剧,人的心理也会随之开放,这样就更有利于他把不良的心绪宣泄出去,当然也可以增加人际交流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当人际关系和谐之后,让更多的人理解和支持你,使你在融洽、关爱之中淡化或消除对自己的负面看法,或在他人面前感到紧张、焦虑。

第六,积极与他人交往。心理学家的研究指出,当个体独处时心理活动会向自己的内部转化,它的范围、内容、认知都受的局限,这样就会造成孤独、焦虑、自卑、情绪化的“第三状态”,以及不被他人理解。所以,这就需要关心和注意他人,积极与他人健康交往。当自己被他人关心、关注的时候,心中就会有一种倍感温暖、倍感安全的自信和快乐油然而生;同时心理也得到净化,心态也会得到平衡,当然自卑心理也就会在健康的交往中逐渐消除。

第七你要明白“生命就是不断受到伤害和不断自我修复的过程。”也是在不断受到伤害和不断自我修复的过程中提高心理适应能力而走向成熟的过程。一个哲人曾说过:“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在经历了最残酷的打击之后,还能笑对人生,笑对生活!”在生命的历程中,交织着矛盾和痛苦,充满着求索和艰辛,遍布着荆棘和坎坷,人生是由艰难、困苦、磨难与挫折之珠串接起来的光环,每克服一次艰难、困苦、磨难与挫折就会在生命中增加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我们的生命也会增色不少。因此,人生的旅途中不知要经历多少磨难与挫折,只有经历过艰难险阻,才能更加体会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美丽。

第八改变你的心态,把握好你目前的机会,相信并运用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可以控制生活、改变生活,并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相信自己可以控制自我、改造自我,并掌握自己的发展道路。用积极的行动去追求属于你自己的幸福、愉悦、快乐和爱,那么你就会获得幸福、愉悦、快乐和爱的人生。

另外,我想给你讲一个小故事:话说有一个女孩子她自我感觉长得很丑,学习、生活上也觉得一无是处,所以她很自卑。在学校里也没有人和她一起玩,所有的同学都不喜欢她,所以她就每天垂头丧气。有一天她的妈妈给她送了一个很漂亮的发卡,她非常喜欢,觉得自己戴上了它之后简直就好像变了一个人。所以她很开心的去上学,她看到每一个同学都开心地打招呼,却发现大家并没有那么讨厌她,她开始有了朋友,觉得生活其实也可以过得很开心。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是可爱的,以及心态决定一切的道理,也就是说只要你从内心开始有了一种自信,你就会变得幸福、愉悦、快乐和高兴起来,当然幸福、愉悦、快乐和高兴的你也会被他人接纳和喜欢。

最后,我要给你说的是——快乐来自于对明确目标的不懈努力和追求中。在这里我还要给你讲一个小故事:话说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了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快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这帮年轻人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在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挖空树心,造出了一条独木船。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他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苏格拉底道: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来访。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快乐来自于对明确目标的不懈努力和追求中,只有为自己确立了一个明确目标,并为之忙得无暇顾及的时候幸福、愉悦、快乐就会降临到我们身边。所以为自己制定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让自己在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指引下,充实和用好生命中的每一天,感受到每一天生活的幸福、愉悦、快乐;所以我说一个有追求的人,必定是生活幸福、愉悦、快乐的人。怎样才能让自己快乐,也让他人快乐呢?智者回答说:只要你牢记下面的四句话——“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并努力在生活中运用,那么就能达到能让自己快乐,也让他人快乐。

今天就谈到这儿,你的朋友杨永龙相信你会这么去做的,当然我也相信你会做得比我想象的更好、更快乐!

杨老师:

您好!非常感谢您,感谢您能对我这么一个陌生人能这么尽力的帮助。我在读了您的回信后,真的是感到受益匪浅,我一定会努力做的。再次感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