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外信贷转表内对银行短期影响可忽视


2010年,信贷均衡投放的政策,导致下半年可用新增贷款额度相对宽松,但7月新增贷款只有5328亿,明显低于预期。这可能主要有七个原因:

一是监会严格控制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增长,而2009年和今年一季度,该类贷款占新增贷款的比重比较高。

二是受抑制投资需求的购房信贷政策的影响,7月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继续环比下降。

三是银监会要求严审高能耗、高排放企业的融资需求。

四是6月末是商业银行贷存比降至75%以下的最后期限,部分商业银行大力吸收存款,部分存款在7月重新流出(7月居民与企业存款分别负增长425亿和1845亿),贷存比较高的商业银行可能因此压缩新增贷款规模。

五是银监会 812日发布要求将表外贷款转入表内的政策,但在上半年就有这样的计划,银行提前压缩新增贷款规模应对。

六是部分银行受限于资本充足率,减少了新增贷款的发放。其中中行和建行在一季度末,资本充足率就分别比监管要求的底线低0.410.06个百分点;中信银行最近也表示下半年将资本充足率维持在10%以上有难度。

七是货币政策偏紧,7月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为1100亿,环比6月减少4070亿。

 

7月居民户与非金融性公司:企业的存款双双负增长,分别减少了4251845亿,主要因为三个原因:

首先,从历史数据来看,这是正常的季节性现象。非金融性公司:企业存款自2009年以来共三个月出现过负增长,除一次发生在春节发薪高峰期外,另两次均发生在季度首月;居民存款自2007年初以来,共11个月出现负增长,其中有7个月发生在季度首月(另外有3次是因为2007年大牛市持续期间的存款搬家)。更何况今年6月,部分银行为将贷存比压至75%以下,吸收了一些临时性存款,7月部分存款重新流出。

其次,7A股市场持续反弹(上证指数当月上涨近10%),吸引了部分存款流入股市。特别是前期股市持续下跌,仅6月证券账户保证金就减少了近2000亿元。

第三是通胀预期的上升。

新增贷款环比下降导致派生存款的减少对存款负增长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6月和7月,人民币存款分别增长了13300亿和1609亿,人民币存款则分别增长了6034亿和5328亿。

 

表外信贷在今明两年内转入表内的政策,对银行短期影响较小,但却对表外信贷的无序扩张关上了大门。目前各券商普遍预期有近2万亿的表外信贷,从理论上讲,将消耗商业银行近2000亿元的资本金,并相应减少商业银行的部分利润。但其中多数是短期信托产品,因此在2011年末前,多数产品将到期。银监会又允许2011年末前转入表内,估计多数表外信贷今年都不会转入表内。因此该政策对银行短期资本金与利润的影响都非常小。但未来银行再发表外信贷,将消耗和一般贷款相同的资本金,因此实际上关上了表外信贷无序扩张的大门。未来多数本可以通过表外信贷满足的融资需求,将通过正常贷款来满足,贷款需求的上升,有利于银行议价能力的提高。但增加的信贷需求,将挤占银行总体的新增贷款额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