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官发财死老婆”,作为中年男人的“三大幸事”,通过手机短信大肆传播,诚然,这是潜藏在人道貌岸然的伟岸外表下的本性里,对社会地位(升官泛指社会阶层的升迁)、财富和性欲最赤裸裸的期待。当然,如果把老婆和事业进行置换,许多积累了丰富财富和社会阶层擢升的家具老板,无疑面临着艰难的选择:
从事家具制造收益稳定,但事业有成之时也是审美疲劳之日,赚实业的辛苦钱实在提不起兴趣;房地产业、资本运营领域的财富积累速度远胜家具制造,有机会进入高利润领域时,家具制造老板应该何去何从?
患难之交不可忘,糠糟之妻不下堂,这句古话总感觉不太与时俱进;在“升官发财死老婆”的社会性隐喻中,“出其东门,美女如云”,家里那个曾经患难与共的黄脸堂,该不该被一脚踢开?
家具老板多元化的现状
20多年前那帮为了生计,背一把锯子出门谋生解决窘迫生计问题的个体户,有的依然在为了生计继续窘迫,有的已经展示了其在财富积累领域的雄才大略,成为炙手可热的企业家。
红星美凯龙的老板车建新,已经成为中国家具界实至名归的“一哥”。车氏有“好为人师”之通病,举凡协会邀请、大学生毕业励志、初出茅庐的记者慕名而来,车氏皆来者不拒,于我辈凡夫俗子的膜拜眼神注视之下,痛说从自己通过每天看书,进而从“小木匠、小家具厂老板、家具经销商、商业地产大亨”的“革命家史”,听完这种普适性的从社会底层摸爬滚打跻身社会名流的励志故事,热血沸腾的,不仅仅是那帮志在富布斯富豪榜上铭刻名字的大学生,也包括与车氏同期创业那帮家具老板……
在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家具制造基地的顺德家具老板的财富之路亦是家喻户晓。以低调著称的黎氏,80年代默默无闻地在龙江开办小家具厂,90年代到乐从开办南华家具商城,2010年代集巨资以2010年的最高标准创建罗浮宫家具博览中心,成为中国家具第一商场。坊间传言,黎氏每天睁开眼睛,如果自己亲自清点每天进账的百元大秒,数到睡觉也数不完!与黎氏同期创业的家具老板,如今仰望商场,无不黯然神伤……
与巨大财富失之交臂,与机会擦肩而过,成就了大部分家具老板顾影自怜自哀自怨的心结:辛苦了10几年,从小木匠成为大木匠,自己的积攒的辛苦钱还不如房地产老板一个楼盘多。于是,家具老板在用高端轿车和高尔夫球具武装自己的同时,也开始喝红酒,出现在政府主持的会议上发表艰涩的讲话,跻身协会和政协,拼命挤进房地产、酒店及其他产业,坚决不能让悲伤的历史再次重演。
的确,很多老板跻身其他产业,积攒了跻身名流的资格,但是,作为曾经与他们患难与共的糠糟之妻:家具制造,其处境却益发尴尬。
席梦思杯具:百年家具品牌的美国式折腾
有点钱想赚更多的钱,选择什么业务?中国人会义无反顾地选择房地产业务,当然,中国家具圈的老板们,会前赴后继地选择家具流通相关的商业地产。
美国人有钱赚更多的钱会干点啥?当然不是房地产,而是中国媒体和中国人更津津乐道的资本运营。传奇家具品牌席梦思三番五次的破产杯具甚至是餐具,亦源于资本运营。
席梦思先生于1876年发明了钢丝床垫,从此,他的名字成为一个行销世界的产品的命名,这在世界商业史上极为罕见。极具权威的《美国国家地理》曾经搞过全球床垫舒适度评选,席梦思仍居其首,而且全球超五星级奢侈酒店的床垫采购,如果不选择席梦思,招徕客人的筹码就明显欠缺。
席梦思经营不善吗?非也,席梦思公司每年制造的利润,均超过1亿美金,是全球最赚钱的家具制造企业之一。席梦思这么能赚?为什么还会破产?而且从1986年开始,席梦思公司被转手卖过6次“猪仔”,债台高筑申请破产组重,已经是席梦思的第7次了。
自席梦思家族在1980年代退出席梦思后,席梦思从老板心中的“儿子”的角色,蜕化成老板心中的“肥猪”。虽然席梦思年进亿金,但热衷于卖猪的老板仍然想赚快钱,自1986年以来,席梦思被出售6次,每破产重组之后其业绩并无影响,并且破产重组之后市值上升、负债率亦大幅飙升,其中原因很简单:以卖猪为业的资本运营者,掏空了资产、留下了债务。
如今,全球家具界的传奇品牌席梦思处境窘迫,高达七次的“被卖猪仔”的惨痛经历,让其负债高达13亿美金,严重危及到这一百年品牌的运营。
家具制造:老婆儿子,抑或猪仔?
诚然,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制造的所有领域,专注未来的实业之心正在冷却,而一夜情式的经营理念正当其时:哪里有性福就去哪里,哪里赚钱就去哪里。
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早在2009年前,中国早就是实至名归的家具制造第一大国和家具出口最大国了,但是,中国家具在国外市场及国内市场的声誉,明显欠佳。
是的,欧洲仍然家具出口第一大洲,意大利和德国仍然是家具出口强国,高度发达的欧洲家具,仍然占据着全球家具的主流消费市场,而中国家具,则更多地出现全球对品质要求不高的非主流低端市场。全球家具采购商云集广州和乐从,吸引他们的,仍然是最低成本的劳动力。而在国内市场,欧美各大巨头在一类市场亦成功布局,成功地吸引了最高端的消费者,虽然有少数品牌能以性价比与欧美品牌抗衡,但中国高端家具领域在欧美品牌家具的强攻之下,总体上仍然是节节败退。
造成中国家具大而不强的最深层原因,是家具老板对家具制造的深层态度:对一个依赖家具制造发家的家族而言,家具制造是一块随时可以弃若敝屣的临时业务?还是一个日益黄脸化的糠糟之妻?还是一个可以让家族荣耀得以借品牌传承的永久性家族事业?
态度决定论或许武断或许偏激。仅仅就未来市场分析而言,一个国家的GDP的每增长5%,其家具销售额就会增长13%,家具制造古老而时尚,沿袭数千年魅力不减,近年来包括阿玛尼、芬迪等全球奢侈时尚巨头,亦低调地进入家具领域,默默耕耘只待收获;而中国家具制造业的大多数老板,在高尔夫球场上奋力挥杆之余,其谈论的关键词多是“与政府领导的关系”、“房地产项目”,或许,少数领袖型家具企业老板的这种心态,会毁掉一个家族近30年的积累。
或许广东作为中国家具制造大省和强省,其传统文化或为这种抛弃实业的浮躁心态纠偏:广东男人发迹了,也花心也博爱,但鲜有人敢于做出抛弃家中黄脸婆的惊人之举。尤其是顺德,作为近现代中国民族工业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实业之心积淀200余年,这帮老板的态度,或许将左右中国家具在国际竞争中的命运。
(编辑 中国家具导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