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加西亚的一封信》是一本曾经风靡职场的书,很多老板也对此书十分钟爱,纷纷推荐给自己的员工,可见他们的良苦用心,也表现出了他们对罗文的钟爱与渴望。
我想不但是老板,任何一个从事管理工作的人都希望能多几个罗文一样的员工,因为罗文是一名真正的军人,具有职业军人的素质——“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他回答上司的命令永远只有“是的,先生”,没有怀疑、没有疑问、没有反驳、没有托辞......,同时他具有完成工作的能力,他们忠心耿耿,不畏困难、艰险,不会半途而废。
可是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想得更多的是“职业化”,罗文的表现是军人职业化素质的体现,可什么是职业化呢?我查阅了一下,大家谈论的比较多,但是并没有准确的定义,我把主要的观点集中了一下:1)职业化就是职业素养的专业化,职业化分三个部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意识。2)“职业化”是国际化的职场准则,是职业人必须遵循的第一游戏规则,是作为职场人士的基本素质,是国家与国家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必须遵守的道德与行为准则;3)“职业化”是一种潜在的文化氛围,是一种在职场中专用的语言和行事规则。4)职业化的三个定义——对组织高度认同——不同意,但我必须做出承诺——具有自我管理、自我领导的能力;5)职业化的传统概念:按时上班,听老板的话,老板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新时代的职业化概念有三个核心:客户、职业化和职业生涯......
联系上面的观点,我认为职业化可以归纳为下面几个内容:
1)首先职业化是社会化的一个内容,而且企业也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一个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基础在于具有社会价值,所以作为企业的一员也需要服从社会法律规范、道德准则,就像现在很多企业的人才观中强调的“有德之才”一样,一个缺乏道德的人不会是一个合格的职业化人才。
2)职业化是员工与企业关系的表现,员工与企业之间是什么关系?首先是契约关系,是对未来职业表现的一种交易,是对个人职业能力的一种评估,其次是公与私的关系,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虽然现在大部分企业是民营,企业的所有者名义上也是私营业主,但是企业同样为国家纳税、解决社会就业、解决社会需要矛盾,也是在为社会创造价值。所以忠诚意识是职业化的基础,需要遵守契约、发挥能力、维护公利、创造增值。
3)职业化是一种行为表现,而这种表现是建立在遵守社会公共礼仪规范、企业行为规范、企业管理制度流程基础上的,包括职业语言、职业动作。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上面的文字就是:建立在社会法律道德规范基础上的,对企业忠诚的行为表现。
当然在对员工强调职业化的同时也需要企业管理者、企业老板具备“职业化”意识,诚如香港经盛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陈育辉先生在《嘉木——职业化,首先要忠诚自己》一文提到的“职业化,老板用打工的心态决策,老板不要做员工的事情。员工用老板的心态打工,员工不要想老板的事情”,老板要明白老子的“道生万物而不有”的道理,如果总把企业看做自己个人的财产,把自己置于高高之上,终将自取其咎。而作为职业经理人则要明白功成不居、大患若身的道理,一切以企业的利益为出发,时刻关注员工的得失。
我想只要企业上下都能站在企业的立场,都能为企业的发展共同努力,那么我们强调的团队意识、敬业精神、优秀的企业文化也会自然形成,企业的前途也将十分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