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曹操墓再给最后一个传说
——曹操墓争议的文化浅思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还未发迹的曹操就被当时大名士做出如此鉴定。历史表明,这位大名士的眼光异常准确。
纵观曹操一生,破黄巾,灭袁绍,平袁术,诛吕布,败张鲁,收刘表,逐刘备,逼孙权,……,“挟天子以令诸侯”,荡灭群雄,建立了三国中实力最雄厚魏国。
由于《三国演义》,曹操成为一个狡诈、冷酷的奸雄。然而,曹操若只是一个简单的奸雄,一个无情无义的小人,曹操便不会成为一个说不清道不明、既可爱又可恨、被后人津津乐道的历史明星。事实上,曹操身上海展现了多情多义、忧国忧民、才华横溢的一面。
曹操忧国忧民实际上不逊于历史上任何一个伟大政治家。《蒿里行》不仅是一首写实的诗篇,更抒发了作为政治家曹操忧国忧民的情怀。曹操掌握大权之后,打破门第之见,任用贤良积极发展生产;同时又严明军纪保护农业生产,积极实行屯田。在当时实属不易。与同时代只知争权夺利的军阀董卓、袁术、袁绍之流相比,实在是天壤之别。
曹操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在《龟虽寿》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抒发了一个积极向上,感慨人生英雄暮年的情怀。在《蒿里行》中写道“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吐露了一个具有远大抱负、忧国忧民的政治家的心声。曹操留下的诗篇并不多,但其文学才华已经彰显无遗。同时代的刘备、孙权、袁绍之流连一句像样的韵文也没留下,别说写出能够张扬才华的如此诗篇。即便诸葛亮之辈,在这方面也是逊色的多。
曹操是一个善解人意、多情的男人,是一个不错的丈夫。不可否认,曹操是好色的。在两军对垒、军务繁忙之际,尚勾搭地方实力派军阀张绣之婶。最终惹怒已经归顺的张绣走向反叛。曹操在这次因泡妞惹下的战祸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心腹大将典韦、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死于非命,自己险些命丧乱军之中。可以说,整个三国战争故事中,这场战役是是曹操最窝囊的、最不值、最滑稽的一次战役,是纯粹因为一个美貌女子惹下的刀兵之祸。而始作俑者就是奸雄曹操本人。然而,曹操的在好色同时,也展现了多情、善解人意的一面。在原配夫人因曹昂之死而同曹操分道扬镳后,曹操也表现出了后悔和依依挽留之情;临终“分香卖履”,尽显念念之情、体贴之意。作为一个拥有皇帝权力的“王”,在封建时代能做到这一点的实属不易。
曹操一生是令人难以捉摸。说是爱才,也杀害了很多贤良;说是篡国奸臣,又是讨伐董卓忠于汉室的首倡者;说是不义,对朋友也表现了情谊十足;说是爱民,又在徐州大开杀戒;说是滥淫好色,对妻妾又有情有义;说是职业军人,却在文学上又才华横溢;说他虚伪狡诈,又经常毫不掩饰自己真实想法……..,总之,曹操就是一个“百变星君”,横说竖说都说不明白。
无论如何,曹操都是一个情感丰富、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有才华的人,一个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人。笔者一直觉得,三国时代后来成神或被竖为道德楷模的刘备、诸葛亮、关羽,并不怎么被人们喜爱,因为他们身上已经被后人打上了一种理想的标签。刘备被打上了“仁”的标签,所以让人觉得古板而又装模作样;诸葛亮被打上“智”的标签,所以让人觉得妖气十足;关羽被打上了“忠”的标签,所以让人感觉冷冰冰没有人气。他们远没有曹操、张飞这样有血有肉、大哭大笑、有喜有悲的活生生的人更动人可爱!更让人觉得可亲可近。
然而,曹操这样的人注定是一个让人争议多多,说不清的角色。生前如此,死后如此。即便到了今天,埋骨的一抔土,仍是争议多多。一个曹操墓,是真是假仍在争议,并引起世人高度关注。
曹操墓的真伪,笔者不敢妄言,那是考古学家和专业学者的事情。但笔者对曹操墓发掘如此平淡无奇,感觉非常不爽。一代横竖说不清、传说又如此多的曹操,陵墓竟然如一个水洗一般,没有任何一件出奇的东西,非常令人失望。毕竟,历史、文学、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已经把曹操塑造了成了一个能够创造传奇、创造传说的历史人物,一个能给整个民族带来传说、带来神话、带来娱乐的历史人物。就其陵墓,尚有72疑冢的传说。然而,陵墓如此平淡无奇被挖掘了,被发现了,毫无轰动效应,就像赵本山演节目没有笑料一样令人失望。
曹操墓真假,作为非专业人士不敢说三道四。但笔者宁愿这个曹操墓是假的,宁愿相信72疑冢是真实的,宁愿考古专家犯了错误而质疑者是正确的。因为我们需要曹操继续演绎自己的传奇和神话,在千年后希望曹操再给我们最后一个传说。大概很多人有笔者这种情结。毕竟,曹操及三国故事伴随着绝大多数人成长,已经成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三国文化的主角之一曹操的陵墓不应如此平淡。
当然,这些都是笔者的一厢情愿,是一个愿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