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公布的卫星照片
1,中国的“重建”,有多少“未来规划”?有多少“科学性”?
兰州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陈怀录曾称,舟曲县在汶川大地震之后就被专家定义为「不适合居住」地区之一。即使做好了防治措施,也很难阻挡大规模泥石流爆发,因此该县城应对地质灾害的最佳方案是搬迁。
德国埃森市CORS系统工程评估事务所工程师王维洛称:“舟曲地区的这根主轴,就是南北向主轴,沿着河边到县政府到三眼村的整个这一片的地区,从卫星照片上来看,这就是一个滑坡体”。
择其善者而纳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舟曲灾害损失重过汶川,专家称将来会再发泥石流,专家的警告,生命的代价,什么时候能让政府警醒和震惊!?中国的灾区“重建”,究竟有多少 “为未来规划性”?有多少“科学性”?(该观点另请参见拙文中相关内容:《以中国式泛资源化系统性理论全面建设政府环境决策管理系统》)
2,灾区的“建筑”、“设计”和“规划”,应多考虑面向未来
防灾救灾必须用前瞻性强的系统性交集思维管理,宁波有一座灵桥,德国人二三十年代造的,还留了架设管道煤气的位置,经过几十年风吹雨打,飞机轰炸,还是一道亮丽城市风景线。灾区的“建筑”、“设计”和“规划”,应该另成学科,应该多面向未来,成为“未来设计学”,“未来建筑学”,“未来规划学”的标杆,建筑应该有自救功能,备有自救工具。建筑要实现“防风防雨防火防震”必须由结构性的“防风防雨防火防震”和功能性的“防风防雨防火防震”来完成。不仅要灾难前可以预防,可以在灾难中可以自救,可以在灾难中和灾难后期可以逃生。灾区的建筑应该有自救功能,备有自救工具。未来灾区的房屋,必须具备这几个因素,1,及时有效的警报系统部分;2,科学合理智性的结构设计;3,具有防灾和逃生系统。
3,积极鼓励、奖励先进的、整体系统的设计
汶川第二小学,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设计,建筑主体采用了隔震技术措施。划分为数个隔震单元,单元之间的联系采用大位移的隔震过道板和特殊细部构造设计。强化了项目的无障碍设计,为以后接纳部分肢残学生,成为无障碍学校做好了准备。
现在需要的就是你们这种“未来建筑学、未来设计学、未来规划学”建筑、规划、设计思想。建筑设计,建筑规划,必须考虑到未来,“未来设计学”,“未来建筑学”,“未来规划学”,这个未来是个名词,不是形容词!膜拜叶广生和茅以升老工程师们,老一辈工程师、设计师的眼光是考虑百年后。玉树地震时,当地很多房屋倒塌。但通天河大桥坚如盘石。正是这座桥,保证了救援物资源源不断进入灾区。倘若大桥垮塌,将拖延救援。通天河大桥建于1963年,设计者叫叶广生,今年88岁,和他设计的大桥一样长寿。地震后应该清算原建筑和设计者,巍然屹立的建筑,要奖励设计和建筑者。倒塌的建筑,要问责。
4,促进科技前瞻:我国科研机构必须要加大现代智能机械救灾设备研发
由于人类对地球空间环境的大剂量索取、破坏、污染,地球上的灾难,必将渐渐增多。因此,各国科研机构必须未雨绸缪,要加大现代智能机械救灾设备研发。
由于道路不通,5·12汶川大地震发生数小时后,重型救援挖掘机才进入现场。昨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举行的全省大学生创意大赛中,5名大学生设计的一种可拆卸式新型高效率挖掘机,试图解决这一难题。
希望科研机构能够设计出地震的自救设施,也可以是在震后对救援有帮助的设计,应该开发“机器人智能挖掘机”,太阳能能源系统和油气化能源系统双能动力驱动系统,适宜在火灾现场、泥石流等灾害现场工作现场工作。
5,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现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据闻,两年前,曾有一班热心建筑师提出愿意无条件设计及捐款在汶川兴建一所小学。当时有参与其中的人士反映,联络多个慈善团体得知一切重建工作须由国家规划,团体及个人不得参与。即是「请只捐款,勿来搅和」。
发生这样的事情,其间涉及到的,有体制僵化带来的行政僵化,干涉到内部系统操作性的外部专家,即使其内部是暗箱操作,也不容社会群团有生力量参与,甚至都被视为不稳定因素。当今政府的核心是围绕如何维稳,但同时要顾及经济稳定和改革开放的可持续性政策拓展和推展,才能使发展有可持续的政治和政策保障。
6月2日,温家宝总理在接受日本东京NHK电视台专访时表示,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公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令人欣喜的是,8月21日,温家宝总理在深圳考察工作,又发表了讲话,他强调:“不仅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6,人文关怀、民心向背也是政绩!
防灾的工作确实不容易见“政绩”。民生与政绩哪个重要?我认为生命比政绩重要。人文关怀、民心向背也是政绩!预防灾变比灾后援救,更能体现人文关怀的政绩!
汶川之后,我们在防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看看我们近邻那个地震最多的国度的做法吧:日本在灾害防救投入的努力大致有:防灾的科技研发;防灾系统、设施与设备的强化;营造计划设计规范的严格要求;;落实信息及通讯系统等方向。年预算达到200亿美元以上。
7,善待地球村,用善的循坏来改变世界!
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整体系统,只有实现这个系统的整体联动,才具有可循环性、可持续性!例如:在香港,一旦酒楼里有人吸烟被投诉,除了吸烟者本人受罚,酒楼的经营者还会受到吊销执照及罚款等一系列处理。这样,就能有效避免酒楼里吃饭的人及酒楼的工作人员受到二手烟的危害。中国一些大城市正在制定控烟的法律,但要注意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能执行的法律,没有专职的人员,要做好控烟会比较难。环境管理系统也如此。地球是个大系统!环境决策和管理也是个大系统,我们要提倡用善的循坏来改变这个多灾多难的地球和世界!
蝴蝶效应,因果循环。灾难中人为的因素是很多,但是更要注重天险之地不可取。有人质问:如果唐山,汶川,玉树的房子在设计建造的时候都能抗7级甚至8级地震,会死那么多人吗?如果我们不乱砍伐,不乱改河道会有大旱和大洪水吗?会有甘肃的特大泥石流吗?善待每个人、善待每件事、善待每个小动物,善待整个的社会生物圈、生态圈,尊敬自然、悲天悯人,局部的东西只是当今社会人心异化、道德恶化的产物,地球是个村落!爱我们这个村落的每个分子,每一个生物,他们都是地球村的公民,只有善待地球村的每一个公民,才会驱动善的循坏!改变这个多灾多难的地球和世界!
8,最后,我给出一点建议和意见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从全球系统来看,高碳经济是使地球陷入灾难环境的重要因素。矿产能源业、建筑业、钢铁行业、煤炭行业的蝴蝶效应,对全球人民的生活和安全稳定已经形成巨大的威胁。从社会系统动力学考虑,低碳竞争力已经成为国家安全和人民安全的救生绳。台湾高雄县小林村398人惨遭泥石流掩埋千人下落不明,泥石流重创甘肃舟曲致127人死亡上千人失踪......全球未来的灾难因为地球人对地球的破坏而逐渐加剧。
环境是有报复性的,你怎样对待环境,环境就会怎样对待你。我们爱环境,等于爱自己本身。一棵树,牵连一个生命,那个生命可能是你的子子孙孙中的某位;一片草地,联系一个生灵,那个生灵,也可能是你的子子孙孙中的某位;当你破坏环境的时候,你是在为你的子孙掘墓!汶川、玉树、舟曲就是明证!
防灾救灾,政府重视是第一,防灾抗灾是首要;未来年月灾害将频繁多发,全国必须摸排分级过审,建立灾害地图和避难点网络,对于特特急危险区域必须立即采取相应措施。特急区域进行暴雨大雨期间避险防灾。总结教训,增加不要让灾难在毫无防御情况下简单性的重复再现的几率。
人类居住区建设在泥石流的必经之路上,建设在地震多发区,建设在辐射矿物质矿山,都是一种灾难。舟曲绝对不能原地重建,包括汶川原地重建都是错误,舟曲处于亚洲第一滑坡和泥石流多发地带,汶川地震处于中国一个大地震带——南北地震带上。舟曲重建必须异地另勘,不排除涉及跨地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