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管理:当品牌管理和品牌运营面对风险和危机


国美面临的品牌风险和品牌危机

董斌/独立学者/民间思想家/资深研究员

 

中国品牌管理:当品牌管理和品牌运营面对风险和危机

中国品牌管理内核和流程

 

(中国品牌管理/董斌)

1 品牌认知

1.1 品牌认同优势

1.1.1 民族品牌

1.1.2 国外品牌

1.1.3 中华老字号

1.1.4 国外名牌

1.2 品牌认知形象

1.3 品牌认知发展

1.3.1 正面

弱化、异化和萎缩

1.3.2 负面

强化、正化和膨胀

2 消费者认知度

2.1 品牌比较

2.1.1 A

2.1.2 B

2.1.3 C

2.1.4 D

3 品牌体验

3.1 质量

3.2 售中

3.3 消费环境

3.4 售后

3.5 售前

4 品牌安全

4.1 品牌美誉度

4.2 品牌稳定性

4.3 品牌保护

4.4 反盗版

4.5 团队稳定性

5 品牌安全感

5.1 品牌比较

5.1.1 A

5.1.2 B

5.1.3 C

5.1.4 D

5.2 消费者品牌体验安全感

6 品牌保护

6.1 内部法律保护

6.2 外部法律保护

7 品牌美誉

7.1 品牌策略稳定性

7.2 品牌CIS定位

7.3 品牌美誉延展性

8 品牌美誉度

See also: 品牌美誉, 品牌公关

8.1 品牌比较

8.1.1 A

8.1.2 B

8.1.3 C

8.1.4 D

9 品牌公关

See also: 品牌美誉度

9.1 危机公关

9.2 多媒体塑型

9.2.1 平面媒体

9.2.2 网络媒体

9.2.3 店内塑形

9.2.4 户外塑型

9.2.5 口碑营销

10 品牌发展

10.1 品牌可延展性

10.2 品牌稳定性

11 生产流程管理

11.1 监督/规章/质监/品质体系

11.1.1 外包

11.1.2 内控

 

 

 

 

 

董斌分析国美品牌管理危机

 

 

 

 

 

 

 国美品牌管理危机:品牌风险和品牌管理危机

 

国美面临的品牌风险和品牌管理危机

 

 

1 品牌安全性法律保护

 

陈晓作为董事会董事,是否能通过攻歼不顾品牌形象?在此期间,陈晓竟然能致品牌风险于不顾,自攻本企业品牌:例如,在黄陈大战期间,黄先后打起民族牌,爱国牌,陈为了反驳黄,愤然把黄氏的民族牌、爱国牌面目揭穿,陈称,国美股权早已通过黄的套现而美国化。此举极大的伤害了国美品牌的美誉度。苏宁,大中,华联等品牌,正好趁此机会建立更好的美誉度。

 

2 消费者品牌体验安全感

                                                       

消费者品牌体验安全感,是靠该品牌的永续经营维持的。国美不断关闭店铺,降低了客户的品牌体验安全感。

 

在黄陈大战期间,由于国美不断关闭店铺,其品牌认知度有下降风险。尤其是在黄光裕入狱后,苏宁打出了一系列的门店扩张计划,08年由国美集团门店总数领先苏宁488家逐渐缩小到259家。两相对比,客户应该有理由认为,在苏宁消费,能获得更加久远安全的客户服务。

 

 

3 民族品牌认同优势

 

完整民族品牌面临资本之手撕裂。判断是不是民族品牌的唯一标准,是控股人,即企业的最大资本兼控制权集于一身的人的国籍,黄光裕至今为中国籍,因此,国美是一个民族品牌,但是它已经成了一个处于被分裂期间的民族品牌,其最大资本和控制权分集黄陈二身,一旦被利益与陈晓捆绑在一起的美资贝恩左右,则不再完全是民族品牌。

 

4 品牌可延展性

 

品牌可延展性,包括其美誉延展性,国美在此期间不断关闭店铺,损害了品牌的美誉可延展性。

 

 

5 品牌认知形象

 

在同业竞争间面临品牌认知被弱化、异化和萎缩。就国美与苏宁两者市场品牌覆盖率而言,苏宁的品牌认知度,则由于其继续铺店和正面形象,远远要比国美品牌认知度更加严谨、更加深入。

 

6 品牌美誉度

 

内战绵延,有损品牌认知度和美誉度。黄光裕面临的敌手不是外敌苏宁,而是内战,对手是曾经的密友和战友陈晓,如果陈黄之战久拖不下,受害最大的必然是国美品牌,将面临认知度和美誉度不断下降的品牌风险。

 

7 品牌稳定性

 

在黄陈大战期间,由于国美不断关闭店铺,其品牌认知度、美誉度、认知形象、消费者品牌体验安全感,都有下降风险,由此影响到该品牌的品牌稳定性下滑。

 

8 品牌远期影响

 

综合考虑,由于黄陈大战,对公司正常运营、还是对其他股东的长远利益,都在继续造成损害。通过影响公司正常运作和团队稳定性,由此涉及到该品牌的远期影响,由于诉讼依然在进行,目前尚无法确定影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