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


 

震后没有幸存者!或肉体,或心灵,都曾死过一次,我也是……即,震后和震前的都江堰,完全是两个概念。

在房地产混饭吃的,总需要用脚丈量市场,用事实说话。因此,在打算从都江堰赚一笔之前(虽然,对于个人来讲只是一块“骨头”),需要重新对这个地方认识一下。

论历史人文,都江堰都是硬邦邦,沉甸甸。都江堰水利工程不仅灌溉了四川盆地千里沃野,也直接或间接的充当了秦国一统天下的大后方。并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正元”,奠定了华夏民族的根基。

论资源环境,都江堰在中国独占一极。都江堰市域林木覆盖率达70%,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年平均气温15.2℃,空气质量和水质常年保持国家一级水平,人均寿命77.1,比全国人均寿命高5.7岁,获“天然氧吧”、“长寿之乡”美誉。也是辐射大西南,作为养老、度假、休闲的主要据点之一。

论灾后重建,都江堰改地换天。国家灾后重建,预计3万亿,四川独占1.8万亿。震后,中央为了作秀(除了作秀,也实实在在出了点血,不过官人捞的是大头……),圣.上数次钦点温总-----钦差大臣,巡视都江堰并进行隆恩浩荡式的抚慰。09年,都江堰的人均收入增长24%,而在增长的部分中,“转移性”收入占比就达到14.7%,即,都江堰在过去的两年,主要是政府财政补助才获得了大量收入。

 

有了以上三个基本的背景做导引,就擅自谈下对都江堰市未来的一点看法。权当抛砖引玉:(前提是,你要在都江堰做一个项目)

1.市场支撑不支撑?

事实上,即使在震前,都江堰的购房群体,都是三分天下:三州、都江堰本地、成都人。常规项目,非别墅类主要是以三州客户为主。为何?第一是开篇提到的都江堰的历史人物和自然环境,其次是“落叶归根”和“人往高处走”。就是说在N年前,援藏的和迁出都江堰的人,回流都江堰购房,而“人往高处走”则是说三州里的“先富起来的一批人”(即便是贪.污致富),来都江堰购房。

那么震后如何?根据脚丈量市场得出的结论是:常规项目依然如此。只是,都江堰本地的人群购买商品房的比例锐减,其他还是很常规。

由于购房客群,与震前相比基本还是稳定结构,因此,“经验派”还是可以指指点点。

2.高层会不会受影响?

地震毕竟让人付出了血的代价,住的越高,震中自救时间越短,即“高处不胜寒”。即使震后的项目都按照抵抗8级地震的标准建造,在心理上,都江堰市场能否接受11层以上,18层以下的楼层?同样,用“脚”丈量后得出的结论告诉我,影响肯定有,但依然是越高价越高,即市场愿意为高层买单。(当然,也别想着登天,60米就已经顶天了,政府的限高就是这么定的,而且是市外)

3.都江堰是什么?

废话,都江堰肯定是座城市!但,问题是,他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因为举国瞩目,因为史无前例的投资密度,因为是沿海兄弟城市和内地如此紧密共建的城市,因为自身的先天条件和后天被“钦定”的关系,都江堰,是一个您不能用常规眼光去看待的地方!

这是一个吸纳了海量重建资金,“不破不立”,和国内最先进的“一切”接轨,并被中国政府作为对外窗口和树立形象的城市。在这种生产资料国家垄断化的国度,和“一裆”专政的国度,都江堰依然成为了一个内地“特区”。一个土生土长,并会迅速跻身世界的“特区”。这一点,和“道教”这个土生土长的教派一样,吸纳了很多教派的精髓(儒教、佛教……都是教),加上养生等等包罗万象的东西后,裂变成为了一种新的,什么都不是的“东西”,当然可以叫做新生事物。

 

最后,侃侃都江堰的美食和美女。由于近来走马观花式的“丈量”,仅是品尝了都江堰的“蹄花”和“肘子”,至于都江堰的“美女”和“温柔乡”,限于时间和其他不可向外人道的原因,还没有深入“群众”,并和群众“打成一片”,即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并原地踏步,接下来需要“胆子再大一点,……步伐再迈快一些”。 了解一个地方的人文, 走马”和“观花”,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