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第一篇 基础研究
第一章 会计科学的学科地位与发展
第一节 源远流长的人类会计科学:学科方位与发展程式
第二节 世纪的中国会计科学:发展演进的崎岖历程
第三节 的中国会计科学:发展模式的初步构思
第二章 会计科学的现实环境与创新
第一节 知识经济的兴起:会计科学发展的方向范围需要实施变革拓展
第二节 全球经济的形成:会计科学发展的传统难题需要试行重新诠释
第三节 金融工具的创新:会计科学发展的基础理论需要探索予以调整
第四节 中国入世的现实:会计科学发展的理论内容需要不断完善创新
第五节 体制改革的深化:会计科学发展的相关问题需要进行专门研究
第三章 会计科学的理论体系与结构
第一节 构建会计科学理论体系目标模式的理性选择
第二节 研究会计科学理论体系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构思会计科学理论体系基本结构的初步框架
第四章 会计科学的理论研究与推进
第一节 研究进展:近期会计科学理论研究的阶段划分
第二节 理顺思路:推动会计科学理论研究的前提条件
第三节 四项举措:促进会计科学理论研究的纵深推进
第二篇 改革研究
第五章 现代会计运行模式的构建
第一节 不断改革传统会计模式的五项内容
第二节 全面更新现行会计思维的三种观念
第三节 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会计方略
第四节 提高资产重组质量要求的会计视角
第六章 现代会计规范体系的完善
第一节 会计法律制度的颁布与实施
第二节 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与运用
第三节 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与借鉴
第七章 现代会计信息质量的监控
第一节 会计信息:功能及其质量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会计意识:观念及其结构的表现形式
第三节 会计环境:范围及其影响的主要方式
第四节 多角审视:会计信息质量的制约因素
第五节 多维控制:会计信息质量的监控机制
第八章 现代企业制度与现代会计
第一节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现代企业会计
第二节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会计改革目标
第三节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经济监督模式
第五节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预算管理
第三篇 比较会计研究
第九章 现代比较会计及研究方法
第一节 比较会计的产生基础
第二节 比较会计的形成发展
第三节 比较会计的研究目的
第四节 比较会计的研究原则
第五节 比较会计的研究范围
第六节 比较会计的研究模式
第七节 比较会计的研究方法
第八节 比较会计的研究创新
第十章 国际会计发展与研究范围
第一节 国际会计产生的背景分析
第二节 国际会计发展的阶段与概念界定
第三节 国际会计认识的逻辑起点
第四节 国际会计研究的基本范围
第十一章 国外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引进
第一节 轨迹觅踪:近二十年引进国外会计理论与方法的简要评述
第二节 途径选择:近二十年引进国外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基本形式
第三节 现状透视:权威期刊登载国外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定量分析
第四节 对策思考:引进国外会计理论与方法的组织工作亟待完善
第四篇 注册会计师制度研究
第十二章 中国注册会计师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应运而生:中国注册会计师制度产生的客观条件
第二节 艰难起步:历经磨难方正式创立注册会计师制度
第三节 初具规模:注册会计师制度曲折演进才形成体系
第四节 发展停滞:计划经济的模式使行业失去存在基础
第五节 恢复重建:经济体制全面改革所带来的发展春天
第十三章 中国注册会计师制度的现状与未来
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制度建设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第二节 注册会计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需全面提高
第三节 展望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未来发展空间
第十四章 西方注册会计师制度的演进与趋势
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制度的早期萌芽
第二节 独立执业行为逐渐形成气侯
第三节 注册会计师职业趋于专门化
第四节 注册会计师呈规范执业态势
第五节 注册会计师制度步入成熟期
第六节 全球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未来
第十五章 中西注册会计师制度的比较与借鉴
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的发展情况比较
第二节 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组织比较
第三节 注册会计师的事务管理比较
第四节 注册会计师的资格认定比较
第五节 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比较
第六节 注册会计师的执业准则比较
第五篇 新兴会计学科研究
第十六章 现代新兴会计学科的特点(上)
第一节 物价变动会计的产生与特点
第二节 人力资源会计的现状与未来
第三节 租赁业务会计的出现与运用
第四节 作业成本会计的演进与创新
第五节 质量成本会计的由来与实践
第十七章 现代新兴会计学科的特点(下)
第一节 行为会计观念的兴起及在我国的传播
第二节 社会责任会计的创立及基本理论结构
第三节 现金流动会计的提出及其信息披露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环境会计思潮的兴起及所形成的基本理论框架
第五节 资源会计:现代会计科学发展和研究的新视点
附 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http://www.toopoo.com/book/tushu/5429-1105-8_mulu.html,2010-08-15
后 记
1983年6月,我从原湖北财经学院会计系毕业后,即作为一名普通的会计专业人员一直在一所远离都市的农业普通高等学校的经济管理系从事会计专业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近20年来,尚能对会计科学有关基础性的专业问题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进行独立地探索和思考并及时付诸文字,部分内容也曾散见于国内及港台的会计类有关专业期刊。在这些并不一定能够称之为研究成果的材料中,所反映的是一名基层的普通会计学人对所从事专业的一份挚爱、对会计事业的一种执着追求和一种自身所能感受到的专业责任。
本书系以自己近年来在会计科学部分专业领域里的理论认识为基础所梳理出一个相对比较系统和条理化的研究脉络。实际上,会计科学的范围极为广泛,本书所涉及的只是其极为有限的某些方面。由于书中所论述的会计理论与实践问题均为作者近年来在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不同时期对会计科学相关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的心得实录,因此,有些材料即保留了基本观点形成时的时代印记,应该说它也较为客观地反映了作者对会计科学某些专业问题认识上的探索与发展过程。因作者水平所限,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阅者不吝指正。若这本小册子中所涉及的部分问题能够得到会计界同仁的关注,本人将不胜荣幸。
值本书出版之际:首先要感谢“会计理论探索丛书”编委会各位著名会计专家的联名推荐,感谢我的老师、世界知名会计学家郭道扬教授的关心、鼓励、指点并欣然赐序,感谢立信会计出版社的首席策划张立年编审的支持并亲自改稿、审稿以及其他编辑老师为本书出版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同时,更要感谢在博士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导师于玉林教授自1994年来对我人生发展道路选择的不时牵挂与不断激励,感谢书中有关内容在基础研究与书稿形成阶段所参考相关论著的众多作者;此外,还要感谢20多年来在会计专业发展道路不同阶段上曾给予我关心、鼓励与支持的各位老师、学友、朋友、学生和家人;最后,在由哀地感谢原工作单位湖北农学院的领导和同事为我过去的研究工作所提供的资助与帮助的同时,尤需感谢现工作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及会计学院领导与同事的关心和提供的研究条件。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所导致的会计制度全面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会计科学的发展也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因此,会计科学领域也需要不断地进行观念上的变革与理论上的创新以适应21世纪新经济时代的发展需要。
作为一名普通的会计学人,我深感在会计科学理论研究领域里有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认认真真地去探索、去思考、去研究、去实践。因此,飞逝的时光时时敦促自己要不断地努力学习和工作,同时,也敦促自己应当为会计科学的发展做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
许家林
2003年2月28日
谨于武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附:
序
会计科学是整个科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范围极为广泛,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与完善,现在已逐渐形成为一个由100多门学科所构成的完整学科体系,这也从一定的程度上折射出人类会计科学文化的博大精深。会计科学的范围需要我们会计理论与实务工作者从不同的方位去拓展,会计科学理论的发展也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视角去研究与创新。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现代会计科学研究》专著,就是许家林教授在这方面所做的有益尝试与贡献。
早在20年前,作者还在原湖北财经学院学习时,我主讲他们班的《会计史》课程,那时侯通过在课堂上讨论和课后的双向交流,他便对一些会计专业理论问题的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大学毕业以后,由于多种原因他一直在一所比较偏远的非经济类院校从事会计专业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完成比较繁重的教学任务之后,面对着缺乏支撑基础的专业研究环境和信息相对滞后的研究条件,他克服了诸多的困难,排除各种干扰而不断耕耘,在会计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具有一定影响的研究成果并曾先后两次荣获中国会计学会的优秀会计学论文二等奖。他于1996年进入博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后,又在资源会计研究与会计教育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并在这些成果中显示了独到的认识与见解,亦曾分别有专著付梓。这些成果既反映出一名会计学人对专业的一份挚爱,同时也体现出了一种甘于寂寞、潜心学问的可贵精神。
综观《现代会计科学研究》全书,我认为它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研究内容涉及面广。该书围绕着会计科学这一研究主题,共分为基础研究、改革研究、比较会计研究、注册会计师制度研究和新兴会计学科研究等五个大的部分,按其内容又划分为十七章,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这些彼此独立的章节之间,通过开拓与发展会计科学理论这一主旨相贯通,既构成了一个相对完备的体系,又体现出作者宽广的知识面及比较广泛的研究兴趣。
第二,研究文风朴实清新。会计科学是一门与会计管理实践紧密结合的理论体系,它来自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其目的又是为了更好地指导与推动实践。从本书中不同部分所体现出的研究结论上看,作者以其敏锐的专业眼光,时刻关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不同经济发展时期的会计理论问题,注重用通俗的专业语言来表达自身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文中不讲套话,而讲究实效,从字里行间可以反映出作者对会计专业理论研究的一片诚情与值得称道的朴实文风。
第三,研究成果基础厚实。据我了解,近十年来,作者在会计学术界属于较为活跃的中青年学者之一,除了经常参加一些重要的会计学术会议外,还先后在国内及港台地区的部分重要会计专业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学术论文,并且所发表的论文被广泛地检索,其收录率与转载率较高,这既为作者撰写本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也说明作者书中所表达的学术观点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会计理论学术界的认同,同时也体现了作者从事会计科学理论研究的目标性与计划性。
第四,学术观点富有创见。作为一本会计理论研究方面的专著,本书中有很多方面都体现了作者的独到见解。如会计科学学科地位的论证、20世纪中国会计科学发展历程的五个分期、21世纪会计科学发展环境的全面分析与发展模式的系统构思、现阶段会计科学理论体系十大分支结构、推进我国会计科学研究工作的组织与管理方略、传统会计运行模式的改革、现行会计规范体系的完善、会计信息质量监控机制的建立、现代企业预算机制的创新、比较会计及研究方法的深化、注册会计师制度的建设以及新兴会计科学的结构框架等问题的论述,都展现了作者比较全面的思维视角与观念上的创新意识。
第五,研究资料丰富翔实。同其他任何学科的发展一样,会计科学理论研究的创新也只是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上的继承与发展,不能割裂其继承和借鉴关系,这既能展示不同学者之间学术观念的碰撞与砥砺,也可揭示学术薪火承袭与相传的发展轨迹,更能反映作为一名学者的治学态度。对已有研究成果及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充分运用,也是体现在本书始终的一个研究特色。
当然,正如作者后记所言,由于书中部分内容受到形成时的环境限制,因此,有的观点必然带有一点时代的印记,有的看法也需要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创新。但作为一本会计理论方面的学术论著,它的可贵也在于较为客观、真实地坦露了作者对会计科学某些专业问题认识上的探索思路与不平凡的历程。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本书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价值。它不仅对于高等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和会计理论研究人员,以及国家机关的会计事务管理人员具有较好的理论参考作用,而且对于会计专业的研究生和即将进入会计科学研究队伍的在校本科生也具有重要的研究性指导价值。故我乐于为之作序,并期待着这部书能够产生应有的社会影响。
作为一名教师,我也期待着我过去的学生、现在的学生和未来的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脚踏实地地做些研究,推出更多更好的会计理论研究新作,以便为中国会计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和繁荣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郭道扬
2003年春于武昌竹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