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出版的《解放日报》在介绍上海书展时,重点推介了《在淮河边上讲中国历史》一书:
上海书展,书香扑面来(组图)
http://www.dayoo.com/http://www.dayoo.com/
2010-08-13 08:00来源: 解放日报 网友评论 (0)
本报记者 曹静 整理
为期7天的上海书展已经拉开帷幕。走进上海展览中心,来自全国470余家出版社的15万余种图书,琳琅满目。
炎炎夏日,何以消暑?请闻书香。
名家力作
《无锡经验: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个案研究》
吴敬琏 著
上海远东出版社
年过八旬的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的最新作品。本书作为其稍早出版的《中国增长模式抉择》之案例篇,分析了无锡先行尝试的各项政策和改革措施,总结了无锡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探索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转型势头的政策与制度创新意见,为解决中国经济发展转型这个普遍性问题打开一种思路。
《重读近代史》
朱维铮 著
上海文艺集团中西书局
建国以来,有关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论著多不胜数,但有些重复前人之见,有些因史料贫乏而沦为泛泛空谈。朱维铮先生以异于他人的视角,利用过去历史研究者极少关注的外文经济类文献,重新探讨了中国从中世纪走向现代化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本书用冷静的笔调叙述事实,逻辑推理严密谨慎,文笔辛辣老到,字里行间又处处可见新颖、独到的见识,足见作者治史功力之深厚。
《清园自述》
王元化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清园自述》将王元化先生散见于各处、具有自述性质的回忆文章收拢到一处。其中既有先生的日记,又有先生的论学集若干,还有数篇学人小记,包括与韦卓民、熊十力、郭绍虞、张中晓等先生的旧日交往片段。这些写时不为目的,纯为有感而发的文章,因为一个目的被重新集成一册,即先生自述中所言:艰难岁月也使人有可能将环境施加于自身的痛楚,转化为平时所不易获得的洞察力。
其他阅读:
《佛像的历史》,梁思成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文化普及
“我们的国家”丛书:
《疆域与人口》、《历史与英杰》、《技术与发明》、《文学与情感》
葛剑雄、樊树志、江晓原、骆玉明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这套书为大众读者打造,由名家撰写。他们围绕相关主题专题设纲,用平易亲切的语言对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问题,进行具有新意和深度的解读。本套丛书的意图在于,向读者讲授准确的知识的同时,展示历史令人着迷的风姿,并激发读者重新思考、了解或深入探究整个中国历史和文明的兴趣与情感。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
钱文忠 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虽 然比《三字经》的知名度低一些,但《弟子规》仍是现代学校教育普及之前私塾先生选用的重要教材。如果说《三字经》偏重知识,那么《弟子规》偏重的则是规矩;如果说《三字经》更多的是意在传授文化,那么《弟子规》所看重的则更多的是文明。钱文忠的解读联系实际,深入浅出。
《在淮河边上讲中国历史》
赵焰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著有 “晚清三部曲” (《晚清有个李鸿章》、《晚清有个曾国藩》、《晚清有个袁世凯》)的赵焰,如今又徘徊淮河边,立足于淮河流域的人文历史,借以发掘、阐说中国历史与文化。作者对于历史人物的归纳与阐释相当精辟,从各章标题即可见出,篇章架构中亦可见出作者思考的深度,文字疏朗清峻。文气贯通始终,不阻隔,不凝滞,显见功力。
其他阅读:
《最美不过诗经》,李颜垒著,中国石油出版社
《大唐这290年——贞观之路》,吃青菜的蜗牛著,金城出版社
城市思考
《“城”长的烦恼》
王晓明 主编
上海书店出版社
本书容纳了有关城市的十一个主题:谁买去了我们的生活?城市空间谁当家?生活必须加速度吗?城市怎么才自然?……作为一本开放的书籍,本书只是反思上述城市问题的一个开始。希望这样的开始,召唤出熟视无睹的城市经验,勾勒出城市思考的基本线索,提出衡量和评价 “bettercity”的新标准,为此后的城市生活,找到更美好也更值得追求的新方向。
《看地球2010——城市:改变发展轨迹》
[法]皮埃尔·雅克 等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看地球》是法国开发署和巴黎政治学院从2007年起联合推出的年度出版物,通过一系列科学严谨的报告对全球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要话题进行探讨。《看地球》2010年度的主题,与上海世博会一样,锁定城市,对城市发展中的主要挑战和难题进行深入剖析,并从经济、环境、社会、治理的角度提出城市改变发展轨迹的机制和途径。
《下城——1880-1950年间的兴衰》
[美]罗伯特·M·福格尔森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世纪末美国大城市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城市中心区(所谓下城)的建设与扩容。在繁荣的背后,出现了许多问题:中心区与郊区的矛盾与共存;当人们更加愿意在下城工作、在郊区居住时面临的交通问题;建筑物高度是否要限制……它为人们思考下城之兴衰提供了一个崭新的、令人意想不到的视角。而下城所面临的一切则是城市化进程中必经的难题。
其他阅读:
《低碳化生存——城市更美好》,李克欣著,上海辞书出版社
社会热点
《心术》
六六 著
世纪文景出版有限公司
从《双面胶》到《蜗居》,六六的作品总能捕捉到现代社会的热点问题,反映都市生活真实的一面。她的作品语言犀利、视角大胆,常引发社会大众的广泛讨论,也给读者带来启发和思考。这次书展上,她推出描写医患关系的《心术》,又将触角伸向社会热点,聚焦在一群年轻人努力成为好医生,而又不得不面临社会现实考验的故事。
《寄语点点:一位父亲的家书》
周志懿 著
中国书籍出版社
资深传媒人周志懿先生在与孩子分别期间写给孩子的家信集。在信中,作者大力倡导了“孝”“悌”“仁”“爱”的传统观念,得到不少读者的好评,也引起了一些读者争论,认为这在当今未免显得古板甚至保守。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成长,这是整个社会面临的一个大课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将必然持续下去。
其他阅读:
《再对教育发言》,王旭明著,中西书局
《有一种职业叫妈妈》,刘慧芳著,蓝天出版社
求知修心
《来一点信仰》
[美]米奇·阿尔博姆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这是《相约星期二》和《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的作者回归非虚构领域后的新书。故事从一个不同寻常的请求开始:“你可以为我作悼词吗?”
两个真实的故事,沿着比小说更为奇巧的轨迹,交织成一部关于信仰的小书。为了写好这本书,作者追踪了两位神职人员的生命历程,追寻不同信仰的共同信仰。
《与神对话(2)》
[美]尼尔·唐纳德·沃尔什 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
本书以“我”和虚构的“神”展开对话的形式出现。沃尔什很巧妙地安排“我”提出了许多令人困扰的问题,并通过“神”来予以回答。与第一卷不同,本卷尝试解决的是一些更为宏观的话题,比如:时间和空间的本质是什么,正确的教育理念是什么。在书中,读者将会看到智慧、幽默、悲悯、渊博、热情……
其他阅读:
《种子的信仰》,[美]亨利·戴维·梭罗著,上海书店出版社
悬疑揭秘
《风语》
麦家 著
金城出版社
《暗算》、《风声》……麦家掀起了谍战的高潮。而在写作《风语》时,麦家也曾表示,这是他这一类型小说的最后一部,这无疑使得人们对这部收官之作更为期待。这一次,麦家把天才破译家的命运,置放在1938年对日抗战期间各方间谍活跃的重庆,借此书写出一代知识分子的时代命运。
《银行内幕——金融界的丑闻与揭秘》
[法]埃里克·洛朗 著
学林出版社
法国著名的国际政治记者埃里克·洛朗深入调查了美国金融中心纽约、华盛顿和芝加哥,以及部分欧洲银行后,以犀利而深入的笔触揭露出一幕幕钱权交易的丑态,提供了各大金融机构为高额利润而不惜铤而走险的事实。
其他阅读: 《解密总统府》,陈宁骏 欣辰著,东南大学出版社
值得关注
巴里·诺顿:《中国经济:转型与增长》
劳伦·勃兰特、托马斯·罗斯基:《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
唐诺:《阅读的故事》
朱天文:《世纪末的华丽》
莫言:《欢乐》、《怀抱鲜花的女人》和《师傅越来越幽默》
刘心武:《命中相遇》
《大江入海流——纪念浦东开发开放20周年》 (本文来源:解放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