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涨价,公务接待的亏空焉能转嫁游客


    

      景区涨价风再起,有媒体披露,日前,山西省物价局委托晋中市物价局组织召开平遥古城门票价格调整听证会。7月19日,平遥古城将召开由各方组成的门票价格调整听证会,按照提价方案,平遥古城门票中准价由现行100元/人/次拟调整为125元/人/次,单位调价金额为25元,调价幅度为25%。(中国广播网7月7日)

      听证会尚未举行,不过,这样由地方政府强力推动的涨价动议,获得通过的可能性想来会很大。此后,公众迈进平遥古城的门槛将又高了一寸。按说,置身景区纷纷涨价的背景之下,平遥古城提出同样的诉求本也算不得什么,关键在于,此前,媒体刚刚披露了平遥公务接待不堪重负的消息,地方上很快就要进行景区涨价的听证,此情此景,难免不让人将两件事情联系起来。这个时候涨价,会不会有将公务接待产生的亏空转嫁到游客头上的考量?

      实际上,平遥一年公务接待10万人次、门票减收1200万元的消息披露之后,也颇赢得了一些同情。有论者好心地建议,平遥不妨学学“全裸”的四川巴中白庙乡政府,让公共财政完全公开在阳光之下,如此一来,平遥地方官员也就不必担心那些总也推不掉的“公务旅游团”的造访了。不过,稍后平遥县政府的回应却是令人失望,该县宣传办张主任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居然信心十足地表示,公务接待对于地方财政“压力不是太大”。(央视《新闻1+1》6月19日)平遥如此回应,才使人意识到,平遥公务接待喊苦喊累的真正目的,或许并不是希望革除弊政,也并不想在探索公务接待改革的路径上有所尝试,不过是一种喊话而已。联系现在的涨价诉求,或可视为一种涨价前的舆论准备。

      站在平遥县的立场上,地方上确实有诸多得罪不起的上级部门、友好单位、大型企业等等接待对象,这种情况也不仅仅是平遥一处景区为然,云南丽江也是如此,据新华社报道,丽江市接待办公布,仅2008年该部门就完成接待客人1352批,共计43801人次。如何厘清这些接待中哪些确实是公务,而哪些不过是旅游,对于地方而言确实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一方面,旅游城市和景区要有勇气顶住不正当公务接待的压力;另一方面,公务旅游流出地也要有必要的约束。这些都是可以探讨的,但是,压力大、顶不住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将弱势的游客作为储蓄所、取款机。

      公务接待的亏空不能转嫁到无辜的游客身上。尽管二者之间并无直接联系,但对于平遥公务接待不堪重负的消息,公众是记忆犹新的。值此舆论敏感时期,匆匆做出这样的决策是不智的。如此“转嫁”,甚至会严重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这似乎也成了某种惯例,公众往往是利益受损的一方。接受公务接待的都是比较强势的一方,开罪不起,得罪不得;那么,被牺牲掉的只能是众多的游客。而且,地方上总会为提价找出更加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保护古城云云,殊不知,那些公务冲抵掉的、原本应该纳入公共财政的门票收入,一样是可以用来保护古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