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我国正在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的速度和程度超乎想象。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2009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67亿,占全国总人口12.5%,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43亿。
我国在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特点。首先是速度快,老年人口比重从2005年的11%升至2020年的17%,预计只需要15年,老龄化发展速度大大快于世界平均水平。其次是来得早,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多数是在完成工业化、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后进入老龄社会,而我国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时(按照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通常标准,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人口达到10%,就可视为进入老龄社会)人均GDP还在3000美元以下。三是寿龄高,目前我国人口的人均寿命已经达到72岁,2009年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2000万左右,10年来,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增加了近一倍。
在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快速老龄化往往会引发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问题。当前,我国老年人面临的最主要困难是看病难、收入减少、行动不便、住房拥挤、家务繁重、生活无人照顾、购物不方便等等。而老年人的社会服务需求主要集中在饮食供应、医疗护理、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家庭关系调节等方面。
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养老需求,除了不断完善养老保障体制外,最紧迫的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一是要运用政策导向和市场机制,积极推进老龄事业社会化,支持扶助发展老龄产业。在这方面,西方发达国家老龄产业发展较快。我国也应当借鉴其老龄产业发展的经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老龄产业。二是整合现有资源,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拓展社区服务功能。2005年我曾率全国政协考察团到瑞典、德国、法国对老龄人口情况进行考察。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把大量的养老经费用于居家养老服务,并且制定了促进居家养老服务的法规政策。瑞、德、法这三个国家都属于高收入高福利国家,尽管老人都有着不错的收入,但真正选择去福利院养老的并不多。目前我国主要的养老模式还是家庭养老,大力发展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是最符合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的养老模式。
我国老龄化加剧养老困难
评论
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