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产业有望成为扩大内需突破口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消费观念发生较大的改变,我国老年市场潜力增大,老年人的需求开始向个性化、多元化方向发展。然而,尽管企业界和理论界都认为我国的老年市场亟待开发、老龄产业潜力巨大,但从目前来看,老龄产业长久以来存在“启而不动”、“温而不火”的局面。老年市场出现供需脱节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市场研究和开发不足,造成市场供需不平衡。现有产业的决策缺少市场细分和对老年人需求的具体调查分析,结果造成许多产品和服务模式雷同,缺少特色,尤其是适合老年人生理特征的产品太少。

   二是老龄产业的发展规模较小,层次不高。目前上规模、上水平的老龄产业项目还不多,针对老年人文化娱乐和精神享受内容的更少,而且缺少高科技产品和高质量的品牌产品,难以适应高水平竞争。许多领域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如老年旅游、老年保险等。

        三是管理滞后,缺少市场规范和标准。尽管说是产业化和市场运作,但是目前有关的市场管理大多数还是依照旧体制,而且市场运行尚未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例如,对老龄产业的某个行业进行管理的依据是什么,企业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够享有政策优惠,家庭服务业中对老年人的护理要遵循什么标准才算达到要求等等。

   四是进入老年市场的企业总量偏少。目前我国经济领域中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存在着很大的不合理,众多企业为追逐利润,热衷于那些利润大、受追捧的时髦商品,而不愿意生产利薄价廉的老年用品,即使生产了老年用品也是几十年一贯制的老式样、老面孔,使老年用品市场得不到有效开拓和扩展。

   五是当前老年人的收入水平还不够高。在我国,许多老年人退休后,收入减少,有的仅能维持温饱,更不用说大部分毫无经济收入的农村老年人了。收入水平决定了消费水平,因此,尽管许多老年人有这样那样的需求,但他们却无法将其表现为消费行为,这成为制约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障碍因素。

   六是为老年人开发和提供的服务项目少且质量不高。由于缺乏规范化管理,许多伪劣产品、低劣的服务质量严重打击了老年人的消费积极性。

 发展老龄产业将为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供重要机遇。随着老龄程度的加深,整个劳动力市场,以及部分目标年龄阶段明确而又狭窄的产业将经受到冲击,而老龄产业将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期。如果我国能够早做预见性规划,对老龄产业的发展方向规模予以合理引导,就可以有效避免各种产业结构变化带来的损失。同时,发展老龄产业也是扩大内需、扩大消费的重要手段。
 

  长期以来,我国老龄产业发展速度缓慢,主要原因是老年人的消费特点、消费潜力还没有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据估算,城市老年人的年人均消费额如果为6000多元,消费总额就有2700亿元,占城市消费额的10%左右。发达国家老龄产业已成功地走向市场,老年人的公共支出是年轻人的三倍,已成为占第三产业比重很大的产业。因此,老龄产业和老年服务机构需要认真搞好市场调查,为老年人提供合适的产品和专业化服务,包括老年专用商品、老年服饰、老年报刊等等,这些都是大有发展潜力的老年消费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