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应该从制度和个体两方面努力


陕西扶风县杏林镇5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相约到一古庙里喝农药自杀,幸被过路村民发现后及时送往医院。2名学生经抢救后脱离危险。其他3人检查无恙后回家。记者了解到,5个孩子中4个是农村留守儿童。目前,公安机关已介入调查。(7月5日《华商报》)

 

虽然孩子们相约自杀的原因尚不明确,但是,孩子的“留守儿童”身份,再次警示要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留守儿童是中国教育的一个比较特殊现象,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的留守儿童、流动儿童超过两千万。农民工进城打工,但无法把孩子同时带到打工的城市求学,或者由于打工城市的中考政策、高考政策不允许孩子在父母打工的城市就地升学,因此有大量的儿童会留在农村当地求学,但父母却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往往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让爷爷、奶奶进行教育。在这种情况下,有不少父母认为,把孩子交给长辈就放心了,自己一心一意在城市里面打工挣钱。这种心态往往会使得留守儿童得不到母爱、父爱,产生一系列问题,留守儿童成为问题少年的比例比其他孩子要高。也正是由于如此,近年来,不少学者一直在呼吁,国家要重视两千万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的教育,给他们一个健康成长的学校环境,比如,让更多孩子能随父母求学,同时在当地升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探索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求学和升学制度。

 

改革制度是十分迫切的。而与此同时,必须注意到,在当前,还应引导留守儿童的父母努力给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为了让留守儿童能够健康成长,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cf47710100jmgb.html) -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应该从制度和个体两方面努力_bqxiong_新浪博客

 

第一,应该经常跟孩子联系写信,或者打电话。在城市里打工的农民工,应该有条件给家庭安装电话,以保持跟孩子的沟通。即便由于当地的通信条件不允许,不能给家庭安装电话,也应该经常跟孩子写写信,让孩子与自己的沟通不断线,这样可以把自己对孩子的成长指导,对孩子的关心能够及时地传递到孩子的身边。

 

第二,要经常与孩子所在的学校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虽然孩子有爷爷奶奶照顾,但是爷爷奶奶的年龄比较大,他们对孩子的生活上可以照顾,但可能在孩子的学习,孩子的思想方面却无法关心。因此在这方面,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与学校经常联系,了解孩子的情况,把孩子的情况再转告给爷爷奶奶,希望他们能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对孩子出现的某些问题引起关注。

 

第三,对于农民工来讲,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把孩子接到身边,或者至少每年和孩子要团聚一次。随着国家不断推进教育公平,实行义务教育孩子全免费上学,针对流动儿童的求学问题,国家也出台了政策,允许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弟在当地上学,而且以上公办学校为主。国家有关部门还要求接受流动儿童的学校,不收借读费,不收学费,享受与城市孩子一样的待遇。当然,进城务工人员的孩子在城市求学有多种方式,有的是进入公办学校,有的是进入打工子弟学校,还有的是进入民办学校,这要结合自己的家庭经济情况,以及当地的办学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再作出决定。

 

总之,对于留守儿童,父母不应该把他们“遗忘”,要把他们的成长时时记在心里,同时要把它“表露”出来,这样才可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呵护,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否则他们有可能因为从小就不在爸爸妈妈身边,认为被父母“遗弃”,这会给他们留下很严重的心理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