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们能够多点从容与体面吗?


富豪们能够多点从容与体面吗?

与人闲聊,话不出三句,语必称自己如何有钱、如何阔、哪日在哪国又"扫货"多少限量版奢侈品;出游各国,从不看博物馆和风景名胜,一下飞机就直奔名店购物,挥金如土,让卖家窃笑碰上了中国“坎子”;已经坐在头等舱了,飞机尚未停稳就要起身取行李,乘务员阻止不了反被“问候全家”……引人侧目。这就是笔者眼见的富豪行为做派。

因此不由地更加坚信了自己的论断:钱再多也未必能够带来应享的体面和尊严。

刻下的国人,对物质的贪婪追求几乎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社会上弥漫着一种严重的浮躁气氛。如若贫困或许会令贫困者忽略自身的修养或者放松社会公德对个人行为的约束,但那些已经先富起来的新贵们也如同贫困时一般不顾体面地,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并没有随着财富的积累而有所增长,实在是令人难过。

再反思下尘埃未定的富士康员工“N跳”事件。富士康作为以赚取最大利润为目的的赢利性机构,其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不可谓不大,其为改善工人生活条件所做的努力不可谓不多,可大规模的资本主义生产模式和军事化的管理方式对人的心理、对人性的压迫是因为看不见而容易被忽视的。必须明确的是:物质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人最终都需要解决精神需求的问题。在富士康,即使最基层的的工人们也并不是吃不饱穿不暖,但他们中的许多人一定不快乐,因为他们除了温饱还有其他需要关切的需求,比如尊严,比如体面。发生问题的很大程度上的原因在于制度设计的不合理以及管理方式把人物化为机器后对人性的冷漠和压迫,令他们在心理上绝望。

贫者如此,富有者也未必明白其中的道理。不少富豪依然把自己当作一杆装满子弹而且随时准备射击的枪——把自己也物化为一件工具。

追求财富已成为社会扭曲的价值观,但财富并不是幸福生活的充要条件,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实现部分需求,更高的需求则必须靠精神层面的更高级追求来实现。马斯洛关于人的需求的分析依然精辟,他在暮年更深刻地认识到人最高级别的追求不是停在精神需求,而是对大自然、对人类无止境的认知。

如今,在发达国家的巨富们或积极投身公益、或参与探索人类未知世界的同时,我们还有太多的“连自己也不认识”的富豪。这不仅是他们自己的遗憾,也是我们这个社会的遗憾。

一面是,在中国1.5亿人挣扎求生的严峻现实下,奢侈风却正在少数“先富起来”的人群中盛行起来;另一面是,在曾经以仁义礼智为天下先的国人,已将诚信忠孝抛诸脑后,道德高地日渐沦陷。当某个“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城市中有90.2%的人认为诚实守信在不同程度上会“吃亏”时,诚实守信也已在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目中成了“无用的别名”。

当金钱成为玩具成为摆设成为赖以自居的炫耀,当自诩为万物主宰的人类为金钱所累、为声名所累,岂能自在,又安能从容?

体面的社会生活需要一分从容。从容是一种情绪、一种心境,是一种气定神闲的状态,一种傲视万物的乐观与旷达,它强调的是心态的安静、安然——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看天上云卷云舒。

我们在物质追求上的简约时,应当能够为精神层面上更高级的追求腾出空间,避免人的“心房”被太多的杂物堆填而积满灰尘。简约的物质追求,节俭的生活习惯,不仅仅是为了迎合眼下能源的短缺、更不是为了把“低碳”当作一种“时髦”,而是为了真切地看到被层层物欲遮蔽的幸福就在咫尺,为了实现物质世界里人心的宁静、人性的回归。(以上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