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台湾同学


USC的国际学生当中,台湾同学占了很大一部分。在百度百科里面,USC的知名校友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台湾同胞。我在语言课程里面也感受到了。 夏季第二期语言课程开始。 来了很多新同学。其中,台湾同学38人,大陆同学23人,日本同学31人,韩国同学22人。这四部分是主体。 还有中东地区,以及少部分欧洲的。

 

对于两岸文化给我的冲击最大的是刚来的时候。一个韩国同学问我和一个台湾同学,你们说的都是Chinese 吗? 我说是啊。然后一个台湾女生马上说“不是,我说的是taiwaness"其实,我知道一般情况下,台湾同学都会称自己为“台湾人”。 但是,我觉得很恐怖的是,她不承认她说的Chinese。 这就……

 

后来我就问了一个跟我比较熟的台湾女生,我问她你们管国语叫什么? 她说Chinese啊。我说那有同学怎么说不是。她大概跟我说了说。 我自己总结的就是,那个女生呢就属于比较那个的,她会避免提到“chinese”,即便她知道她说的是国语,她也管它叫“taiwaness”。但是,其实真正意义上的台语是闽南话。

 

有一次上选修课。班里除了一个中东人,都是“大中华区”的。然后呢,老师一看,就随口说“so many Chinese here”(班里有很多中国人啊)。 其实,当时的情况是,只有3个中国大陆的,剩下的全是台湾的。其实我当时心里紧张了一下,就赶紧看了一下那个比较“激进”的女生, 她果然开始看旁边的人,试图看有没有人跟她一起反驳,但是呢,大家似乎也不愿意找麻烦,就没有人当场提出来。

 

还有一次,我当时的韩国室友问我,“你们和台湾人的讲的话一样啊?你们怎么不是一个国家呢?” 我就给她解释啊。从历史到现在的局势……  她听了之后,跟我说“是不是我先问了你,得到的是这个回答,如果我要是先问他们,得到的会不一样”。我说“也许是吧”。 她说,她感到很悲伤。 因为明明都是讲同一种语言的,都有同一个祖先,但是却学着不同的“历史”。 她跟我说,他们对于北朝鲜和他们的分离其实是很悲伤的。 这就是一个80后韩国女生对于他们国际的历史的看法。 我很受震撼。 因为她用了“悲伤”一词。

 

抛开别的不说,其实大部分台湾同学人都很好。 很乐于助人的。 我当时住在宿舍的时候,我和台湾同学一起到打扫卫生,她干的很认真,也很卖力。 我就想起我以前在学校值日,同学们似乎都怕自己干多了,吃亏……

 

昨天,学校组织去看好莱坞碗的演出。我和APPLE一直和一个台湾女生在一起。APPLE学国际公共政策管理,她就一直在问台湾同学关于两岸关系的看法。 这个台湾女生跟我见到的其他台湾同学又不一样。 她香港出生,奶奶一直在广州, 2岁去了台湾,长大了在香港工作, 假期回广州看奶奶…… 所以,她看问题,相比其他人客观一些。  她说,其实她心里对将来如果“统一”了是一直有心里准备的。 我听到这里想,如果温总理听到这个女孩说的话, 是不是心里会有一阵暖流呢……

 

好了,莫谈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