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洞基本上是用来钻的
□ 掀髯一笑(武汉 公务员)
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漏洞总是个危险的东西。
防微杜渐,查漏补缺,方能防止小小的蚁穴变成管涌,终现固若金汤之功效。由此似亦可看出,有漏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听之任之。再转而思之,漏洞本身并非毫无价值,显然它天生就是用来堵的,是用来丰富人们的堵漏经验的。这大约与电脑病毒之类有得一比,其惟一的存在价值是让人们学会征服它。
然而有些漏洞不仅不危险,反而在某些人看来很可爱,钻漏洞钻得很滋润时还生怕被堵住。比如说高考加分制度。作为一个局外人,笔者在此无法穷尽其妙,我所知道的漏洞大约不外是:优秀生、特长生、自主招生之类,于是就衍生出了什么三模三电、二级运动员、武术状元之类数也数不清的加分渠道。这些制度漏洞之受宠程度已不言而喻,学生、老师、家长、教育官员,但凡能头脑稍微活跃一点的人,如果不亲自尝试分享一下加分漏洞之余唾,就多少有点不甘心了。
要知道有多少人对于高考加分制度漏洞趋之若鹜,读者诸君不妨回顾一下每年高考之后披露出来的林林总总的加分糗事。至于今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湖南“武术状元”事件,就堪称加分制度漏洞的典型。该省各种名头的“高考状元”中,有不少人是因武术项目获得了10到20分的高考加分“武林高手”。孩子是无辜的,我们就不再点他们的名了。不过,相关报道进一步揭秘显示,武术加分制度本身早已漏洞昭然。在湖南,只要交钱参加培训,参加有专业武术选手参与但又总是莫名其妙总是报不满的武术项目比赛,就基本OK了。北京某高校学生、去年毕业于湖南省娄底三中享受到武术加分的宫凯现身说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武术比赛赛程中的这个漏洞。”他认为,湖南省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培训机构,现在高考武术培训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当地获得高考武术加分的人,也一年比一年多(见7月2日《中国青年报》)。由此观之,这样的漏洞要想难言之隐一堵了之是障碍多多的。一旦堵死了,那些无法产生武术运动员却能产生“武术状元”的培训机构岂不要喝西北风?
与去年的重庆民族生加分事件一样,湖南的武术加分漏洞据说又是“公开的秘密”。总是不查不知道,一查那漏洞就是“公开的秘密”,就是产业化运作,就是明目张胆的权力分肥……厕身其间,熙熙而来者求分、攘攘以去者谋利,只看到一干人士为利益均沾而奋不顾身,很难看到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为堵漏而努力。莫非高考加分的制度漏洞基本上是用来钻的?
0703长江日报长江评论:http://cjmp.cnhan.com/cjrb/html/2010-07/03/content_35731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