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佳雇主之东航


   中国最佳雇主之东航

  关键字:2010年中国最佳雇主,2010年(第五届)中国最佳雇主,2010中国最佳雇主,中国最佳雇主,最佳雇主

  东航光荣入选中国最佳雇主排名。中国最佳雇主排名由中国人力资源发展研究院、世界企业竞争力实验室主办、经济学人周刊和世界人力银行联合主办。

  在金融海啸影响下的艰困时刻,吸引与留用人才被视为是应对危机的最有效的利器,最佳雇主建设已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您的企业如何激励员工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引领未来,您的组织如何打造人才的吸引力和创新力?今天,重视最佳雇主品牌建设已成为具有远见卓识的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的共识。为了树立“中国最佳雇主”的国家化品牌形象,中国人力资源发展研究院、世界企业竞争力实验室主办、经济学人周刊和世界人力银行将联合主办了“2010年(第五届)中国最佳雇主企业评测发布活动”,运用权威的组织评测工具,确保调查的专业性、权威性和客观公正性,向全社会推荐表彰《中国最佳雇主企业》。

  中国最佳雇主东航的成长也并非一帆风顺,在经历了一系列挫折与艰难之后,东航最终迎来了春天。

  “我的感受是,东航"活过来"了。”2月8日,在中国东航和上航联合重组工作总结大会上,时任东航总经理的马须伦如是说。

  当马须伦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深知做的艰辛。2008年12月,马须伦从中国航空集团公司调到东航时,东航出现的是巨额亏损。

  上任不久,马须伦不得不承担起东航巨亏的窘境,“成绩让大家失望了。”2008年,东航净亏损高达139.28亿元,总负债高达842.49亿元,资不抵债达110.65亿元。这就是马须伦去东航时候的情况。

  2009年以来,东航的盈利不断上升,三季度净利润11.97亿元,同比增长152.21%。2月8日,面对东航与上航的重组成功,马须伦不无自豪地说,两个航空公司的重组是中国民航史上最大的一次重组。

  如今,在归属新东航后,新上航将由马须伦掌舵。马须伦的一个新身份是新上航董事长。此前,原上航董事长周赤已出任上海同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马须伦上任东航时的计划很快将会实现。“2009年大幅度减少亏损,2010年不亏或少亏,2011年实现盈利”指日可待。

  东航“活过来”了

  “来,一起照个相吧!”2月5日,马须伦在慰问东航武汉公司飞机维修部的时候,主动地提出与飞机维修工程师们留合影。

  马须伦非常想与员工们分享这一年来的酸甜苦辣。2009年年初,面对东航的困境。刚上任不久的马须伦提出输血”、“止血”、“断臂”与“造血”四大行动来渡过难关。

  “输血行动”,指东航与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分别签署了各100亿元的资金授信额度;“止血行动”,即全方位优化航空网络,把运力向有利于枢纽建设的航线集结;“断臂行动”,就是把西藏公司停下来等措施;“造血行动”,将全面提高市场营销能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市场的好转以及东航全体员工的努力,“东航一年来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须伦说,东航目前“活过来了、竞争力强了、士气高了、形象好了”。

  面对未来东航的发展中,马须伦提出了借力发展。而与上航的重组使新东航处于一个新的高度。

  参建国际航空枢纽港

  在东上航合并之后,新东航占到上海民航近50%的份额,将成为参与建设上海国际航空枢纽港的重要力量。

  据马须伦透露,目前新东航将和上海机场集团联手,重点打造浦东机场复合枢纽港,为上海的两个中心建设服务。新东航将在航线编排上,进行详细规划。同时打造枢纽航线网络,开通由浦东机场到长三角的联乘航线。针对没有机场的长三角城市,开通机场巴士。缩短中转时间等一系列工作。并进一步增加国际航线,包括复航上海到伦敦、莫斯科等。

  马须伦说,新东航将努力建设以上海为基地的枢纽网络型航空公司,努力打造上海航空枢纽港。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召开,将有7000万人参加,银河证券估算,其中有200万海外旅客和600万国内旅客是通过航空方式进入和离开上海,博览会期间上海地区的航空吞吐量将增长40%以上,这对于新东方航空将是一次巨大的业务增长的机会。

  “全力服务世博,通过世博提升品牌形象”也是马须伦提出的2010年必须打赢的七场硬仗之一。同时,马须伦表示,东上联合重组后,新东航将继续推进引进新战略投资者的工作,努力打造依托浦东机场的网络型航空枢纽,并争取在今年内摘掉ST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