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厂房变身为产业园税收翻5倍
走进大朗镇现代信息服务产业园,一座座漂亮的写字楼映入我们的眼球,破旧的厂房已不复存在。而这些,都是通过“腾笼换鸟”实现大变脸的。
大朗科技办工作人员介绍,该园改造前租用的原厂房是一家“三来一补”企业,从事较为低端的生产加工,企业员工以普工为主,大部分为高中生、中专生,物业月租金8元/平方米,人均收入为1500元/月,年税收仅有198万元。
改造后,产业区以现代信息服务业为主,并与多家科研院所开展8项产学研合作,有3家机构和45家企业进驻,引进了工业和信息化部赛宝实验室软件评测中心东莞检测站等机构。其中,产业园的创意区以软件设计、信息服务、动漫游戏、电子商务为主线,引进了互联网企业、电子商务企业和科技企业的软件开发部,初步形成聚集效应。
大朗科技办工作人员称,物业月租金、年税收、人均收入分别提升到15元/平方米、1000万元和4500元/月,同时企业员工以工程师为主。
昨日,记者从大朗有关部门获悉,将旧工业厂房变身现代信息服务产业园的成功做法,成为该镇“三旧”改造项目中典型个案。乘着这股东风,该镇再接再厉,并初步确定“三旧”改造单元规划规模总量7801亩,共有城轨站辐射片旧村改造、松山湖大道大朗段黎贝岭片旧村改造、银朗片旧厂改造等19个改造项目,目前已经完成现场调研、初步方案设计。
将松柏朗的旧厂房大变脸,建成现代信息服务产业园(以下简称为“产业园”)。这一变,不只是城市空间的物理改造,更是实现高端资源集聚、产业置换的改造,推动产业的转型和城市品位的提升。
19个项目改造7801亩土地
事实上,旧厂房摇身改造成产业园,这仅仅是大朗“三旧”改造的一个缩影。
早在2006年,大朗就已经确立了“三旧”改造的目标任务,编制了科学的城市规划,在“三旧”改造区内启动了一批公共基础项目建设,逐步形成了集约发展的良好态势。
近年的开发建设,大朗“三旧”改造已呈“百花齐放”之势,以长盛广场为龙头的长盛一期已逐渐成熟,帝豪花园酒店、大润发超市等龙头商贸企业快速发展,万科金域蓝湾等10多个优质房地产项目相继开盘,形成成熟的现代城市社区。
临近大朗镇政府的1260亩银朗核心区,现已建成行政服务中心和商会大厦等基础配套,并吸引了东方银座集团、碧桂园集团、富盈集团等地产公司进驻。
尹景辉表示,“三旧”改造旨在推进厂房改造、产业置换,集聚高端资源,发展高端产业,努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拆旧建新要看有无市场以及价值和效率,当年的浦东也是一片旧厂房楼房,但浦东开发列入国家战略后,成为上海重塑辉煌的突破口,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把一项战略变成了具体的实在规划。”
截至目前,大朗镇初步确定“三旧”改造单元规划规模总量7801亩,共有城轨站辐射片旧村改造、松山湖大道大朗段黎贝岭片旧村改造、银朗片旧厂改造等19个改造项目,目前已经完成现场调研、初步方案设计。
全市率先建成网络经济集聚区
现在,产业园毗邻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地处大朗松佛片区创意产业孵化基地,基础配套完善。借此优势,去年大朗又在此孵化发展“点子”,在全市率先建成网络经济集聚区,培育扶持信息创意产业的发展,发展网络经济。
对此,大朗镇委书记、镇人大主席尹景辉坦言,为加快现代信息服务产业发展,该镇提出打造以现代信息服务产业园区为主要载体的信息产业集聚平台,以此加快带动该镇经济实现化“危”为机,实现跨越式发展。
目前,产业园已经吸引了40多家网络企业、软件设计企业进驻,聚集了一批发展网络经济的人才。进驻产业园的企业,不仅有中国毛纺织软件行业的龙头企业“添慧软件有限公司”,就连拥有一项世界第一射箭器材专项技术的“德克特射箭器材有限公司”也已经落户这个园区,东莞厂房。
记者从大朗镇科技办了解到,产业园还不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能力强的高科技企业,例如“铧润科技有限公司”主攻SaaS商务交易平台,“亿维讯科技有限公司”拥有涵盖全球900万件专利、提供100多种创新方法和40多种创新原理的 “Pro/Innovator计算机辅助创新工具设计平台”。